一、時政背景
一個名叫郭美美的20歲女孩微博炫富,將中國最重要公益機構之一的中國紅十字會推向輿論漩渦的中心,使其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近年來,“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饅頭”事件、學歷“造假門”各個領域誠信危機現象愈演愈烈,已演化為當前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由此引出的社會誠信缺失問題,引發了高層強烈關注。在“染色饅頭”事件發生兩天后,溫家寶總理即對此發表看法,稱這些惡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有效、可靠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制度之一。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當今社會誠信建設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
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信用缺失依然比較普遍。“以誠實守信為榮”的風氣還沒有蔚然成風;合同違約、偷稅漏稅、債務拖欠、商業欺詐、假冒偽劣等失信行為時有發生;“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激勵約束機制還沒有充分建立,失信的社會成本依然很低。由于信用體系建設滯后,這些消極現象,增加了市場經濟的交易成本,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了企業甚至國家的形象,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目前,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滯后,嚴重制約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程。一是征信體系建設法律制度不成體系,層次不高,以規章為主,各地區信用規章的內容差異較大,全國缺乏統一性。二是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等一些與信用建設密切相關的重要法律缺失。三是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管理征信業”的職能缺乏法律支撐。
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缺乏統籌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體規劃尚未出臺。由于缺乏統籌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原則、目標、任務和要求尚未明確;各部門、各地方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缺乏有力的指導;行業信用建設和地方信用體系建設的關系、政府和市場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和分工、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總體投入不足與地方重復建設、信息封鎖與信息濫用等問題同時并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缺乏標準規范。
4.行業內與行業間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一些行業缺乏集中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信息分散,沒有形成行業內的信息共享機制,對行業內的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絕,嚴重影響了行業信用建設。跨行業的信用共享和信息交換更是缺乏,行業間難以形成齊抓共管的信用體系建設機制,在某一行業有違法違規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在另一行業享受優惠待遇甚至被“評優”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也有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以本部門、本地區掌握的信息為基礎,自建地方的信息系統,形成地區間的信息孤島,不利于數據集中統一和信息共享,也造成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三、關于誠信建設的幾個認識問題
1.有一種觀點認為,市場經濟只講賺錢,不問手段,“賺錢是好漢,沒錢玩不轉”,講不講誠信無關緊要。你怎么看?
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認為這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誤解。誠然,有市場就會發生欺詐現象,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場都無法避免的。但從本質上看,欺詐現象并不是市場本身的必然屬性。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人們在市場上進行的交易也是信用的交易,信用是維系交換行為的無形紐帶,失去這根紐帶,交換就無法正常健康地進行。我們要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這里的“有序”,核心內容就是講誠信。誠信是市場秩序的支柱,是市場繁榮的基石;失信必然損害市場,喪失市場。無論哪一種市場經濟,實際上都離不開誠信,都應大力倡導誠信。市場經濟當然要講利益,但這不能成為不講誠信的理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里所講的“道”,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