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孩子們迎來“補習大戰”,培訓機構上演“搶人暗斗”。在龐大的課外補習市場,真正有辦學資質的培訓機構所占比例卻不高。看似“瘋狂”的補習路,其實可以通過規范市場來獲得減負和高效。與其聲討和關閉“黑培訓”,不如將市場規范化,理性監督。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孩子的學業競爭、家長的工作壓力催生了“瘋狂”培訓班。有家長表示,孩子的學業競爭這么大,如果暑期長假不補課,一開學就會比別人差“一大截”;也有家長無奈地說,工作繁忙哪有時間照看孩子,讓他們一個人待在家又擔心安全問題,只好往培訓班送,打發時間。學生放假,家長不放假。這是孩子在暑期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假期,孩子們有的每天被語數外的輔導課排滿,有的則被5到6個興趣班“包圍”。有人用“趕場子”來形容瘋狂的課外班學習。專家認為,過度地給孩子上培訓班,會造成他們的厭學情緒,有時還可能扼殺他們的興趣愛好。
適當補課能彌補學習上的不足,合理選擇興趣班也能培養孩子的特長愛好,但是各種不規范的暑期培訓班卻違背了家長的初衷。很多在工商部門注冊的教育咨詢公司沒有辦學資格,卻開起課外輔導班,不僅授課場地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教師的水平也良莠不齊。
此外,各種補課“小作坊”也在火熱地進行著。記者發現,一些沒有教學資質的人員,租一間民屋也能辦學,一個暑假下來,收入10萬元以上不成問題,但是學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相比于在教育部門申請辦學許可證,在工商部門注冊一家教育咨詢公司再偷偷辦學要簡單得多。有人為節省成本,干脆不走教育部門審批,直接注冊教育咨詢公司辦學。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整個培訓市場,正規的培訓機構的占比不到一半。
一位教育專家告訴記者,因材施教的課外輔導其實能為學生減負。規范培訓市場不能一味取締關閉,而是要引導他們通過正規審評進入市場,充分參與競爭。除了提高守法自覺性,更要多部門聯合起來理性監督和查處違規行為,讓孩子能在安全、輕松、高效的課余生活中提高自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