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生的兩件事備受媒體關注,一件是美國政府2013年9月30日宣布從10月1日開始關門,另一件是俄羅斯10月6日重申公民永久享受免費醫療。這兩件事都與醫療有關。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少有的沒有實現全民免費醫療或全民醫保的國家。在奧巴馬總統的努力下,美國于2010年3月23日開始實施《奧巴馬醫保法案》,旨在讓百姓買得起醫療保險(放心保)、看得起病,并對低收入家庭給予醫療補貼,讓醫保覆蓋所有國民。國會之所以要對《法案》踩剎車,是因為在不增稅的情況下,只能靠舉債來實施《法案》。國會認為政府繼續舉債,違約風險會越來越大,便拒絕調高16.7萬億美元的國債上限,對政府發債亮起了紅燈。這就是此次美國政府關門的真正原因,是在國計民生問題上發生了分歧。
而俄羅斯這次宣布公民永久享受免費醫療是給公民吃了顆定心丸。其實,俄羅斯早在1994年4月1日就正式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并把這一制度寫入《俄羅斯聯邦憲法》第41條:“所有人都有權享有健保和醫療。國家和市政衛生設施應該免費提供醫療,通過相應的政府預算、保險繳納和其他來源負擔。”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住有所居,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這些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文明社會的體現,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五條第一款就規定:“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
人的生命是一切愿景的載體,沒有了生命,任何物質的、精神的愿景都會化為烏有,或者沒有存在的價值。為此,世界很多國家早就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或全民醫保。
英國從1948年7月5日開始就已正式實施全民免費醫療,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工人還是農民,不管是公務員還是普通百姓,也不管有沒有工作,英國全民享受毫無差別的免費醫療服務。
就是沒有實現全民免費醫療的美國也是先看病后付費,對付不起醫療費的窮人則由政府買單。美國醫院醫療卡片上有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是什么種族,也無論你有沒有錢,更無論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有權在這里得到治療。” 美國有專門為窮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救助(Medicaid)系統,為買不起醫療保險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2008年,美國共有4900萬人享受了醫療救助,聯邦政府為此向州政府轉移支付了2040億美元。
病有所醫就是保障人的生命權,而生命權又是其他一切人權的基礎,一個人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其他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所以,不管從國際慣例還是從法律角度上講,都應積極推出全民免費醫療制度,這也是民眾多年的夢想。
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件很復雜的事,加之中國人口眾多,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所以醫改任務十分艱巨。但中國醫改正在朝著保障國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方向努力,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把免費醫療惠及到所有百姓,做到“醫療面前人人平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