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熱點背景 |
第 2 頁:考題預測 |
第 4 頁:范文 |
2014年國考《申論》熱點:官員職務消費
【熱點背景】
1、新華社記者在北京、江蘇、安徽等地調研發現,部分領導干部在職務消費上揮金如土,演變成“不落腰包的腐敗”,像一個黑洞吞噬著國家財富,引起群眾不滿。
這篇報道被眾多媒體刊發于顯著位置,然而細讀內容,記者采訪到的,其實大多是公眾
熟知的現象,比如“領導干部吃喝不愁,普通職工發愁吃喝,有時連辦公經費也付不起”,比如“領導干部職務消費名目繁多:手機及話費、差旅費、公車及燃油費、招待費、參觀考察費等,數額越來越大”,以及“有的干部私人請客或家人聚會,都會拿發票到單位報銷”,等等。這些不都是當下老百姓街談巷議中怨憤極大的問題嗎?
2、官員職務消費,除了數額驚人以外,還有一些“特點”:一是按權力等級分配,變“服務百姓大小之事”成“服務權位高低之人”,異化財政支出目的,而強化了權力支配者的貪欲。二是缺乏監督約束,常與非法經營勾結牟利,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在職務消費涉足頗多的餐飲、旅游、會務等領域,一些經營者熱衷于傍官員、傍公款,正是如此,而本該嚴禁公務員涉足的色情服務等灰色甚至黑色地帶,也有人千方百計打通“交易平臺”,為腐敗挖開渠道。三是職務消費攀比奢靡,公開挑戰“清廉為公”的政治倫理,而官員臺上講情操、臺下貪享受,既破壞公眾對執政者的信任,又毒害社會道德風氣。
3、根治權力大手大腳,堵死職務消費漏洞,有學者認為藥方必有三味:其一曰:公開。將權力及其成本全部攤開晾曬在太陽下;其二曰:透明。將公共財政賬單的每筆明細賬,都精確到分,置于透明玻璃箱內方便公眾監督,讓所有人都能看得見、看明白;其三曰:實名。對每個官員的每一筆職務消費,都做到實名記錄、定期公示、科學核算、嚴密監督,為其逐一量身打造個性化、無疏漏的明白賬,分分文文有據可查。如此,官員們才不敢亂花錢,更不敢將家庭開支、腐敗花銷都往職務消費這個筐里裝。
4、日前,財政部、監察部、審計署、國資委印發了《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行為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對12種職務消費行為予以嚴格限制。其中,包括禁止豪華裝修辦公樓,企業虧損期間購豪車;公款用于個人家庭買房、裝修和交物業費等行為。
《辦法》對于規范國有企業的職務消費行為,減少腐敗和各種浪費,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制度進步。但其真正的生命力,仍在于監督和落實。其實,對于企業負責人的職務消費行為,除了紀檢監察部門對企業負責人進行定期的考核檢查之外,更重要的,還得依賴企業員工以及社會的監督。只有將職務消費行為展示在陽光下,不規范的職務消費行為才會逐漸收斂和杜絕。
【關鍵詞】
公款吃喝 公務用車 接待 出差 會務 辦公用費 天價晚宴 攀比奢靡 名目繁復 剛性預算 貨幣化改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