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法語 | 德語 | 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2008上海申論考試參考文獻之二:
政績觀的三個問題
領導干部政績觀正確與否,不僅會影響到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項事業的順利發展,也會影響到一個干部、一屆班子、一支隊伍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干群關系、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的興旺發達。
政績觀的內涵和評判標準
政績,即為政之業績,是領導干部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成績和貢獻。政績觀,是對政績的總看法,包括哪些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和怎樣衡量政績等問題的認識和態度。政績觀直接反映領導干部從政的價值取向,是領導干部創造政績的思想基礎。
對政績的評判,必須堅持全面的、實踐的、群眾的觀點。用全面的觀點看政績,就是既要看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總量增長,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既要看經濟發展,又要看社會穩定;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看“有形績”,又要看“無形績”;既要看主觀努力,又要看客觀條件。用實踐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充分認識到政績作為“客觀反映主觀”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實踐出政績;就是重實干、辦實事、求實效,政績應當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用群眾的觀點看政績,就是傾聽群眾呼聲,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總之,看政績決不能只看表面現象,因為這里面有看得見的“硬件”與看不見的“軟件”,還有可量化的成績和不可量化的成績,政績背后的客觀條件也不盡一致。一屆政府、一個干部的政績如何,只要把已經做了的、正在做的和將要做的自己認為的政績交給群眾,看群眾是否贊同,答案就一清二楚。群眾是否擁護是衡量干部政績的根本標準,也是評判干部政績觀的最高標準。
錯誤政績觀的表現形式和成因
應當看到,我們絕大多數同志都能正確對待政績,都想在任上竭盡所能多干點事情,為一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績,多做貢獻。
但也確有一些領導干部不能正確對待政績,政績觀出現扭曲和偏差,嚴重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嚴重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突出表現“六重六輕”,即重“顯績”,輕“潛績”。專干“顯山露水”、“表面風光”的事,對百姓疾苦、群眾困難漠不關心。重近期效果,輕長遠利益。當前、屆內出效益的事情考慮得多,為今后和下屆做鋪墊的事考慮得少。熱衷于“短、平、快”的政績,對涉及長遠利益的基礎工作只停留在口頭上。重經濟效益,輕社會發展。片面地把“發展是第一要務”理解為抓經濟,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解為以GDP為中心,把一切工作都系在GDP上,圍繞GDP轉。重局部利益,輕全局利益。做事情,想問題,只站在本單位、本地區的角度去思考,不從大局著想,不考慮全局利益,有的甚至以犧牲全局利益來換取局部利益。重“官”意,輕民意。一切都按照領導意旨辦事,唯領導是從,唯上級是聽,不考慮實際情況,不顧及社情民意,做一些勞命傷財的事,甚至以損害老百姓利益來換取自己的“政績”。重形式,輕務實。熱衷于搞形式主義,擺花架子,避實就虛,拈輕怕重,心浮氣躁,追名逐利,不擇手段,搞虛假政績,出“水分”工程。
不正確的政績觀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帶來的后果卻是一致的——導致形式主義滋生和蔓延。一是圖虛名,招實禍,誤黨誤國;二是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三是腐蝕干部隊伍,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
不正確的政績觀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形成原因不外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因。領導干部自身疏于學習、疏于修養、疏于主觀世界的改造,黨的宗旨意識不強,世界觀、地位觀和權力觀不端,科學的發展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全面的群眾觀打得不牢,追名逐利思想嚴重。另一方面是外因。對政績的考核體系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客觀上助長了不正確政績觀的滋生和膨脹。
當前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存在著五大問題:一是指標設計過于偏重經濟發展;二是考核內容比較隨意;三是包含項目過于繁雜,考核體系面面俱到,顯得很全面,其實不科學,往往采取一次性考察評價,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追蹤回訪,也與政府職能轉變的趨勢不相適應;四是考核群眾參與度、認知度不高,透明度不強,群眾評判領導者困難;五是政績考核中注重結果的考核,忽視對取得政績過程的考核,難以系統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途徑和辦法
真正的政績就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是為黨和人民踏實工作的實績,應該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正確的政績觀,就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政績觀的靈魂和指南,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創造政績的重要內容,把重實干、求實效作為實現政績的重要途徑,把黨和人民的需求作為評價政績的重要尺度。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根本的要抓兩條: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樹立正確的群眾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二是建立科學可操作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
以改造世界觀為著力點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教育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特別是要努力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政績為誰而樹”的問題,使廣大干部真正懂得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二是要解決好樹什么樣的政績問題,使廣大干部真正懂得樹政績就是要樹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績,要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檢驗;三是要解決好“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使廣大干部真正懂得樹政績就是要將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尊重客觀規律,提高領導水平,腳踏實地工作,俯首為民辦事。
考核如同指揮棒,建立科學合理的政績考核機制,對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這些年來,我們的干部考核評價制度,經過不斷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根據基層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當前要重點解決由誰來考評、考評什么兩個問題。首先要解決誰來考核評價。必須以擴大民主為出發點,按照責任度、關聯度、知情度原則設置評價主體,即上級評價、同級評價、下級評價、相關人員評價、群眾評價、考核組評價。這樣對一個干部的政績進行立體交*評價,不但較好地解決了對干部及其政績考準評實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引導干部切實注重群眾公論,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自己建功立業的第一信號,進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第二要解決考核評價什么。應當在突出領導干部工作實績和德才、素質的基礎上,把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內容具體分為思想政治素質、組織領導能力、工作作風、工作實績和廉潔自律五大項內容,把干部的政績與簡單的指標完成情況區別開來。在具體操作中,既突出工作實績,又兼顧德才綜合素質;既突出經濟建設成果,又注重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在考核評價結論上,也可以有效避免雷同化和抽象化,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工作政績。與此同時要注重對取得政績過程的考核。取得政績的過程也是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履行工作職責的過程。注重取得政績過程的考核,就能及時修正工作偏差和失誤,真正使政績成為群眾公認、組織相信的好業績。
以憑實績用干部為導向選人用人,引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在干部選拔任用上,要旗幟鮮明地鼓勵開拓,支持實干,使勤政為民、求真務實、政績突出的干部得到褒獎和重用。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對那些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被實踐發展證明確屬突出成績和重大貢獻的,必須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而對曾經被認為是突出成績,但被實踐發展證明是虛假或造成重大損失的,必須加以認定和追究責任。這是對領導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實績和德才表現得出的結論,必須正確地反映到對干部的使用上來,作為決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據。”在干部德才把握上,要把有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作為衡量領導干部“德”的重要標準,把是否具備“五種能力”以及“五個統籌”的能力作為衡量領導干部“才”的基本要求。
相關推薦:200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文字版)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