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請結合“給定資料”,概括當前我國行政問責制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0分)
要求:準確、簡明,條理清楚。字數(shù)不超過200字。
【解題思路】
1.閱讀題干,審清題意
由題干可知,本題要求結合“給定資料”,概括當前我國行政問責制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題干中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作答范圍,但從給出的材料來看,涉及“行政問責制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材料主要集中于最后一則,因此,本題的作答范圍是“給定資料10”。
作答要求中提到了“準確、簡明”,“字數(shù)不超過200字”,這就要求考生對問題的概括必須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條理清楚”則要求考生邏輯思維清晰,作答形式合理,考生答案以“總—分”結構布局為佳。
2.閱讀材料,提取要點
“給定資料10”首先提到了“行政問責制在中國政治生活中還是一個新事物,在實施中必將會遇到一些理論與現(xiàn)實的問題”。這為考生提供了作答本題的依據(jù)。
材料緊接著談到了“什么事情應該問責?”這是對問責制中問責內容的問題表述:在現(xiàn)行的行政問責制中,問責內容過于單一,缺少事前問責和事中問責。主要是對一些重大的責任事故或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進行問責,但對決策中存在的問題或公共管理中消極行政現(xiàn)象,卻沒有具體規(guī)定,使得行政問責制運行的空間有限,制約了問責制應有功能的發(fā)揮。
接下來,材料又談到了“到底由誰來問責?”這是對問責制中問責主體的問題表述:缺乏法定明確性,異體問責相對薄弱。問責主體是上級政府或上級黨委,沒有發(fā)揮人民代表大會及民眾的監(jiān)督功能,行政問責制的公平公正性遭到質疑。
緊接著問責主體的是,“對誰問責?”即問責對象。通過閱讀材料可知,問責對象的主要問題是:問責對象限于政府系統(tǒng),責任人的界定有失公允。主要是對政府官員進行問責,而對地方黨委的官員進行問責較少。由于權責不清,責任人界定不科學,導致問責的作用難以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在材料的后半部分,談到了“如何去問責?”,即對問責程序的表述,這部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問責程序沒有統(tǒng)一標準,問責彈性較大難以實現(xiàn)客觀公正。至今還沒有一套完善的規(guī)則和程序來遵循,主觀色彩強烈,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成為部分別有用心的官員排除異己的工具。
最后,材料談到了行政問責制實施的后續(xù)規(guī)范問題——被辭職的公務員在重新任用中存在的問題。即被引咎辭職或被責令辭職的公務員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可以重新任用,或以怎樣的程序被重新任用目前還缺乏這方面明確的操作性規(guī)定。
3.加工要點,組織答案
為了達到“準確、簡明,條理清楚”的要求,我們需要將提煉出來的要點進行適當整理。可以從問責主體、問責客體、問責內容、問責程序和被辭職者的重新任用這五個方面進行概括,規(guī)范地書寫出來即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