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B卷探討“新型城鎮化”問題,關注留守老人生存困境、農民工歸屬,將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問題與城市中人的生存并提,或者說著重強調了人的生存境遇,這一探討本身就是對“新型城鎮化”之“新”的核心或者本質的一種呈現。“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改革在于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面對城鎮化進程中的種種癥結,李克強總理曾多次論及城鎮化問題,2013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一次考察調研時明確指出了“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這一主張,認為推進新型城鎮的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
“人的城鎮化”,一語破題。在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一種自上而下的城鎮化已然成為一種運動,于是乎出現了“鬼城”、“睡城”,出現了擁堵、內澇,出現了城市“邊緣人”,出現了撂荒的土地,出現了無人的村落……如何治理“城市病”、“鄉村病”?如何讓城鎮化不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實,而是城市發展中自下而上的需求推進?如何讓城鎮化利益共享,造福百姓、富裕農民?為此,李克強總理指出中國的城鎮化是“13億人的現代化和近10億人的城鎮化”。
“造福百姓富裕農民”,指明新的路徑。城鎮化,其本質是人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之新,即在此。對于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兩大特殊群體——農民工、農村留守人員(老人與兒童),要給予特別關注,讓人成為城鎮化的最大受益者,而非城市對鄉村的吞噬,城市對農民工的蠶食。要讓城鎮化成為造福百姓富裕農民的舉措,為此李克強總理指出,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