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教育制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制度是指國民教育制度,狹義的教育制度是指學校教育制度。
2.B [解析]素質教育把培養創新精神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國力競爭的基礎工程的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這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3.D [解析]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國家和社會的教育機構、學生的家長和親友、學校的教師等,都對新一代寄予這樣那樣的期望,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教育目的。
4.B [解析]197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舒爾茨是公認的人力資本理論的構建者。1960年,他在美國經濟協會的年會上以會長的身份作了題為《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說,闡述了許多無法用傳統經濟理論解釋的經濟增長問題,明確提出人力資本是當今時代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認為“人口質量和知識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未來的前景”。
5.B [解析]我國最早將“教”、“育”兩個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但“教育”兩字在當時不是一個有著確定含義的詞。
6.A[解析]《學記》要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提出“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如果教學不按一定順序,雜亂無章地進行,學生就會陷入紊亂而沒有收獲。朱熹進一步提出“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明確提出了循序漸進的教育要求。
7.D[解析]布魯納是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不論我們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就是學科的基本的原理、基礎的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題。學科的結構不是只有單一的模式,故可重組為各種特殊的結構。
8.B[解析]從題干中“直接”、“引導”、“集體性”和“練習”等關鍵詞不難得出在直接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性的練習的教學活動屬于有組織的練習。
9.B [解析]體諒模式中的道德模式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并明確提出教育即學會關心,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關心的最佳辦法就是教師自己先學會關心。
10.D[解析]所謂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11.B[解析]狼孩故事說明環境對人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說明了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不起決定作用,所以不能過分夸大遺傳素質這個條件,它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方向和水平。
12.D[解析]我國唐朝的官學分“二館六學”,不同學校招收不同門第出身的生員,具有明顯的等級性,其中的二館是指東宮的崇文館和門下省的弘文館,它們專收皇室及宰相大臣的子弟。
13.B[解析]所謂診斷性測驗就是為了了解學生進入下階段學習的準備狀態和教學背景,使教學適合學習者需要的測驗。摸底測驗和分班分組的測驗都是診斷性測驗。
14.B[解析]目標管理是由德魯克提出的,并成為當代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的核心是將傳統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轉變為強調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種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
15.B[解析]班級授課制產生于近代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擴大教育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農經濟和封建隔絕狀態下長期實行的個別教學組織形式的結果。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優點之一就是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學生。
二、填空題
1.前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2.教育
3.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4.12~18年齡特征
5.私學 6.教育民主化
7.毛澤東 8.個性情緒
9.孔子 蘇格拉底 第斯多惠 10.發展本位
11.日本明治維新 12.康德
13.凱洛夫 14.自我
15.人的主體性源泉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