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道德兩難問題可用于促進兒童的道德判斷力的發展;
(2)道德兩難問題可用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敏感性;
(3)道德兩難問題可用于提聲在道德問題上的行動抉擇能力;
(4)道德兩難問題可用于深化學生對各種道德規范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2.[參考答案]
教育學創立的標志主要有:
(1)從對象方面而言,教育問題構成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們的特殊關注;
(2)從概念和范疇方面而言,形成了專門的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疇,以及概念和范疇的體系;
(3)從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4)從結果方面而言,產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學家,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
(5)從組織機構而言,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教育學的創立有一個歷史過程,前后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時間。
課程評價是對課程計劃及其實施實際達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價值判斷課程評價的內涵:
(1)課程評價的對象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內容本身;
(2)課程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3)課程評價必須對實現教育目的作出貢獻;
(4)課程評價的直接意義是對被評價的課程提出質疑并為改進課程指明
4.[參考答案]
教學活動服從人類認識的一般規律,即從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實踐。但是,教學活動又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認識是學生的認識。教學認識是學生個體的認識活動,在認識的主體上與一般人類認識活動有所不同。
(2)教學認識是間接的認識。教學認識具有間接性,它主要以掌握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中介,來間接地認識現實世界。
(3)教學認識是有領導的認識。教學認識活動需要在富有知識的教師引導下進行,學生不能獨立完成這一過程;而一般的認識活動則不一定有他人的領導。
(4)教學認識是教育性的認識。在教學認識活動過程中,學生會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其身心也會得到一定的發展,這體現了教學認識的教育性。
(5)教學認識具有簡捷性。在教學認識中,走的是一條認識的捷徑,是一種科學文化知識的再生產。它可以使學生少走許多彎路,直接繼承前人的科學成果,并使其得到發揚。
5.[參考答案]
學校基本上有兩大工作,一是管理工作二是教育工作。這兩個工作過程是密不可分的,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都是為了實現教育目的。一方面學校管理工作是為教育過程服務的,而且由于學校是教育人的場所,學校管理工作本身也蘊含著教育任務,在這個意義上,學校管理過程也是教育過程。另一方面,學校教育過程的正常開展,需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工作保證,同時又是學校管理的效益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可以說,學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教育過程的成效,而學校教育過程的成效則集中體現學校管理工作的優劣。
6.[參考答案]
建立良好的班集體應做到:①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
②學習規范,樹立常規,建立良好開端。
③善于發覺學生的長處,多鼓勵。
④班級問題及時解決。
⑤培養集體榮譽感,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
四、論述題
1.[參考答案]
傳統教育是以教學內容的穩定性和單一性為基本出發點,以知識記憶和再現為基本學習目標,它強調的是掌握知識的數量和準確性,強調的是對過去知識的記憶。因此,傳統教育把掌握知識本身作為教學目的,把教學過程理解為知識積累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視。
現代社會,知識創造、更新速度的急劇加快,改變著以知識的學習、積累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知識的學習成為手段,成為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強調的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也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2.[參考答案]
(1)教師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研究不僅能增進教師對有效教學的認識,擴展教師對新思想新方法的運用,引發他們對教育教學信念的追求,尤其是面對日益頻繁而且日漸深刻的教育教學改革,新的觀念、思想、方法不斷涌現,而改革沒有現成模式,只有靠教師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以主動研究者的身份進行主體參與,以不斷研究這一“不變”,才能應對社會和教育發展這一“萬變”,使自己的工作與時俱進。
(2)教師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課程、教學與教師真正融為一體。課程中的教育觀念只有通過教師的注釋才能轉化為實際,教師只有通過基于研究的教學,才能真正實施課程。因而,“沒有教師自主的專業研究,就沒有過程模式的課程,也就沒有自下而上的課程改革。”
(3)教師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學繁榮的需要。教師的教育研究必然要求教師關注新動向,了解新趨勢,掌握新思想,探索新方法,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學習和內化新的教唷教學理論,而這些理論又通過教師的實踐探索,落實到特定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裨益于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于教育科學的發展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教師的教育研究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不斷提升教師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增強教師職業的樂趣和價值感、尊嚴感。
(5)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師不斷積累實踐知識。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以及專業化程度,要憑借教師的實踐知識加以保障。教師個人的實踐知識是指,“教師關于課堂情況和課堂上如何處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識,它集中反映了課堂教學的復雜性和互動性特征,是一種體現教師個人特征和教學智慧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研究是教師個人通過不斷反思積累實踐知識的過程。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