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 A 【解析】一般遷移也稱普遍遷移、非特殊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例如,數學學習中形成的認真審題的態度及其審題的方法也將影響到化學、物理等學科中的審題活動;科學實驗的思維方式等對眾多具體知識領域的研究的影響,這些都屬于一般遷移。
2. B 【解析】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指認知結構中已經形成了幾個觀念,現在要在這些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即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這就是上位學習。
3. B 【解析】屬于短時記憶。短時記憶亦稱操作記憶、工作記憶或電話號碼式記憶。指信息一次呈現后,保持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
4. A 【解析】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自己的情況做出全面分析,引導他們對較易控制的不穩定因素,如個人努力等諸因素進行全面歸因。
5. D 【解析】略
6. C 【解析】在群體壓力下,成員有可能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 為,這就是從眾。從眾現象的發生,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導致。一是人們往往相信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正確的,覺得別人提供的信息將有助于他。二是個人為了避免他人的非議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發生從眾現象。
7. A 【解析】應盡可能將核心課程(語、數、英等)安排在上午第二、三節課。
8. C 【解析】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如教師、家長等)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
9. B 【解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亦稱“基本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該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10.A 【解析】定勢通常指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傾向性,有時也稱為心向。定勢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復經驗而導致的。
11.A 【解析】智商分數極高與極低的人很少。一般認為,IQ超過140的人屬于天才,他們在人口中不到1%。
12.D 【解析】回避條件反射:當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現,個體做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增加。如,碰到燙的東西趕緊縮回手來,過馬路時聽到汽車喇叭聲后迅速躲避,違章騎車時遇到警察時趕快下車等都屬于回避條件反射。
13.B 【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把從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其遷移范圍小。
14.C 【解析】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也非總 結關系時產生的學習。例如,學習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遺傳結構與變異、需求與價格等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屬于并列結合學習。假定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遺傳結構與變異為已知的關系,現在要學習需求與價格的關系都是屬于并列結合學習。
15.C 【解析】短時記憶的容量相當有限,一般約為7±2個組塊。
16.B 【解析】學習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超過則可能會出現“報酬遞減”。
17.D 【解析】代幣獎勵法是根據操作條件反射的強化法而設計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當學生做出我們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我們發給數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代幣獎勵的優點是:可使獎勵的數量與學生良好行為的數量、質量相適應。代幣不會像原始強化物那樣產生“飽”現象而使強化失效。
18.B 【解析】群體由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
19.D 【解析】略
20.A 【解析】公交車上的乘客、電影院里的觀眾屬于松散群體。松散群體指人們只是在空間和時間上結成群體,但其成員并無共同活動的內容、目的和意義。
二、填空題
1.不平衡性
2.最近發展區
3.性格類型
4.自我效能感
5.觀念性
6.認知性
7.考試焦慮
8.現實情境
9.弱
10.吸引力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