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三、簡答題
1.(1)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或(中等程度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2)任務容易或簡單,最佳激起的水平較高。或(容易或簡單的任務,動機水平越
高,學習效果最佳。)
(3)任務困難或復雜,最佳激起的水平越低。或(任務困難或復雜,動機水平越低,效果越好)
2.(1)列提綱。(2)利用圖形;A.系統結構圖;B.流程圖;C.模式或模型圖;D.網絡關系圖。(3)利用表格。A.一覽表;B.雙向表。
3.(1)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2)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 (3)態度不同于能力。能力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某些任務,態度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 (4)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4.(1)復習和檢查過去的學習。 (2)呈現新教材。 (3)提供有指導的練習。 (4)提供反饋和糾正。 (5)提供獨立的練習。 (6)每周或每月的復習。
5.(1)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 (2)及時復習。 (3)分散復習。 (4)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
6.(1)連續性與階段性。 (2)定向性與順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異性。
四、論述題
1.根據記憶規律。教師的這種做法是行之無效的。學生識記的效果和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置有關,在一定的時間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學生過度的疲勞,降低記憶的效果.同時,“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記憶的信心和主動性。對進一步學習制造一些心理障礙。
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知識保持的方法有: (一)深度加工材料。 (二)有效運用記憶術。(三)進行組塊化編碼。 (四)適當過度學習。 (五)合理進行復習。 (1)及時復習。(2)分散復習。 (3)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
2.(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兩任務中含有的共同成分決定的,較多的共同成分將產生較大的相似性,并導致遷移的產生。
(2)原有認知結構。原有認知結構的特征直接決定了遷移的可能性及遷移的程度。原有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已有的背景知識越豐富,越有利于新的學習。其次,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經驗的概括水平越高,遷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再次,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控制的元認知策略,這也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心向與定勢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定勢對遷移的影響極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這需要學習者首先能意識到定勢的雙重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