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章 |
第 2 頁:第二章 |
第 3 頁:第三章 |
第 4 頁:第四章 |
第 5 頁:第五章 |
第 6 頁:第六章 |
第 7 頁:第七章 |
第 8 頁:第八章 |
第 9 頁:第九章 |
第 10 頁:第十章 |
第 11 頁:1-5章名家精析 |
第 13 頁:6-10章名家精析 |
第三章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所給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答錯、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是 ( )
A.遺傳素質
B.環境
C.個體主觀能動性
D.教育
2.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進人的身心發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進社會的發展
D.培養人的生存能力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 )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A.遺傳因素
B.環境因素
C.學校教育
D.個體因素
4.內發論者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
A.人自身的內在需要
B.社會環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內化
D.個體的理想和目標
5.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是( ),它是把平凡的人培養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條件。
A.勞動
B.潛能
C.知識
D.意識
6.盲人的觸覺、聽覺一般非常靈敏,這說明了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補性
D.個別差異性
7.美國當代生物社會學家( )把“基因復制”看做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 A.威爾遜
B.格塞爾
C.華生
D.洛克
8.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
A.教育教學工作要抓關鍵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漸進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據不同年齡分階段進行
二、填空題(在下列各題的空格中填入正確的內容)
1.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__________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動人的發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
2.__________是個體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
3.__________國心理學家__________認為人的道德認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4.衡量一個人是否得到了正常發展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看他的發展水平是否同__________相一致。
三、簡答題
1.如何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
2.初中教育的個體發展任務是什么?
四、論述題
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相關推薦: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