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4 頁:判斷題 |
第 5 頁: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3)個體身心發展規律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 (4)我國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礎之上。
2.【答案要點】
(1)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 (2)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3)對學生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答案要點】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教育心理學有自己獨特的研究課題,即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具體而言,教育心理學旨在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如學習的實質、動機、過程與條件等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4.【答案要點】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5.【答案要點】
(1)作業的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能力; (2)作業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 (3)布置作業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規定完成的時間; (4)教師應經常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6.【答案要點】
(一)制定考試目標:一般有四個方面:一是檢查、評定學生完成學業的質量;二是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習的水平;三是激勵學生的進取精神,鞏固優點,彌補缺陷;四是改進教學工作。 (二)選擇考試方式:筆試;口試;具體實踐性考試;綜合式考試。(三)編制考試試卷: (1)確定考試內容的范圍;(2)進行試卷設計; (3)確定試題的類型和層次;(4)試題的編制; (5)拼組試卷。
五、案例分析題
1.【答案要點】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適當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去實踐。不應用條條框框的模式去束縛學生的創造力,更不應該讓孩子按教師的思維、想法去行事。要讓孩子自己去行動,做一個智能人,開發潛能,追求獨特,這也是新課程的要求。
2.【答案要點】(1)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應建立、健全安全機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加強管理,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事故。(2)材料一中的小杰雖然是在下課時打鬧受傷的,但是學校仍然負有安全監管的責任。材料二學校組織大型集會時應考慮到可能發生的狀況,應及時進行疏導;虬窗嗉壿喠鬟M出。(3)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品德的發展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構成的,因此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知、情、意、行四種品德因素培養使其協調發展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包括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的過程。道德認識是品德形成的基礎。
情即道德情感,是對客觀事物作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是知行轉化的催化劑。意即道德意志,是為了實現道德行為所作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為習慣。是衡量一個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 (2)思想品德形成是沿著知、情、意、行的內在順序,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 (3)德育過程應該是全面培養品德心理因素的過程,最終使學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諧、協調地發展。
2.【答案要點】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3)提供多種練習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圍繞各知識點展開適當論述)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