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3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預測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通過準備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交流、對過程及時總結的是( )運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練習法
2、以社會的需要尤其是物質需要為出發點的功利主義教育目的觀是( )
A.個人本位
B.社會本位
C.科學主義
D.人文主義
3、青春期外形最明顯的特征是( )
A.身體迅速長高
B.體重迅速增加
C.四肢發育不平衡
D.臉部變得粗糙
4、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標志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過于安靜,或由于緊張拘謹、懼怕老師,學生反應遲鈍、呆板,回答問題被動;課堂紀律較松散,心不在焉。”這種課堂氣氛是( )
A.積極型
B.對抗型
C.消極型
D.一般型
6、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加以論證的是( )。
A.盧梭
B.洛克
C.夸美紐斯
D.赫爾巴特
7、下面屬于情緒而不屬于情感的是( )
A.對藝術作品的欣賞
B.對祖國的熱愛
C.助人為樂的幸福感
D.高考錄取后帶來的喜悅
8、目前在我國部分中小學所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就其主要性質而言是一種(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分科課程
9、對影響人的諸多因素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遺傳對人的發展提供可能性
B.人的身心發展受社會環境的制約,但是人接受環境影響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C.人的發展應完全由教育來承擔
D.人的社會實踐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0、人們對道德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丑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屬于(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1、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和等級性的學制是( )
A.雙軌制
B.單軌制
C.分支型
D.分權制
12、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這種行為改變的方法稱為( )
A.程序教學
B.行為塑造
C.課堂管理
D.掌握學習
13、根據過度學習理論,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多少時,記憶效果最好?( )
A. 100%
B. 120%
C. 150%
D. 180%
14、從活動的形式來看,課外活動具有( )
A.自愿性和選擇性
B.靈活性和多樣性
C.獨立性和自主性
D.輕松性和娛樂性
15、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多采用( )
A.分組教學
B.個別教學
C.道爾頓制
D.班級上課制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