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神經系統是指由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復雜的機能系統,是心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要通過神經系統的活動來實現。
2.D【解析】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3.C【解析】注意分配指人們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或對象的能力。剛入學的兒童,寫字時往往顧此失彼,這是因為注意的分配不強。
4.A【解析】在噪音的持續作用下,病人拔牙時不覺得很痛,這是由于不同感覺相互作用。
5.D【解析】此題考查再造想象的含義。
6.B【解析】過去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現時,在頭腦中仍然能夠再現出事物的形象是記憶表象。
7.C【解析】分析思維也叫邏輯思維,是指經過仔細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確結論的思維方式。
8.A【解析】具體化是把概括出來的一般認識應用到具體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過程。具體化是認識發展的重要環節。它既可以使人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又可以使人更好地了解一般的東西(如原理、法則、規律等),使一般認識不斷地擴大、豐富和深入。
9.D【解析】小學兒童的情感與成人相比,情感還不夠穩定、不夠豐富、不夠深刻,情感的調控能力還是比較低的。
10.B【解析】根據柯爾伯格的有關兒童道德判斷發展階段的研究,權威與維持社會秩序的道德階段處于習俗水平。
11.B【解析】心理品質是人際吸引中深層的穩定的因素。
12.B【解析】吸引與排斥、合作與競爭是課堂里主要的人際關系。
13.A【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動機是與學習活動直接相聯的,來源于對學習內容或學習結果的興趣。
14.A【解析】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或基礎是自我認識。
15.D【解析】巴甫洛夫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神經系統具有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三個基本特征。
16.A【解析】歸屬學習,也叫“類屬學習”,是指把新舊知識之間的有關部分聯系起來,從而使新舊知識之間構成一種從屬或總括關系的學習。
17.C【解析】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發展現象,心理學家提出了“發展關鍵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謂“發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對個體某一方面的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發揮個體在這一方面的潛力。錯過了關鍵期,訓練的效果就會降低,甚至永遠無法補償。
18.B【解析】有研究表明,學習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
19.c【解析】審題就是通過對課題的分析,明確課題的目的要求,弄清課題所給予的條件,從而了解課題的基本結構,并在頭腦中建立起課題的映像。審題是知識應用過程中的首要環節。
20.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的意思是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環境因素對人的影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