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本章主要知識點和考點 |
第 2 頁:第一節 銷售商品收入 |
第 9 頁:第二節 提供勞務收入 |
第 12 頁:第三節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
第 13 頁:第四節 政府補助收入 |
第四節 政府補助收入
一、政府補助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政府補助的特征:
(一)政府補助是無償的
政府向企業提供補助屬于非互惠交易,具有無償性的特點。
(二)政府補助通常附有條件
政府補助的條件包括:政策條件、使用條件。
(三)政府補助不包括政府資本性投入
二、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
政府補助表現為政府向企業轉移資產,包括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
(一)財政撥款
(二)財政貼息
(三)稅收返還。政府按照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辦法向企業返還的稅款,屬于以稅收優惠形式給予的一種政府補助。
注意:除稅收返還外,稅收優惠還包括直接減征、免征、增加計稅抵扣額、抵免部分稅額等形式。這類稅收優惠,政府并未直接向企業無償提供資產,不作為政府補助處理。
【例題24· 判斷題】政府給予企業的貨幣性或非貨幣性資產,均屬于政府補助。( )
【答案】 ×
【解析】 政府資本性投入不屬于政府補助。
三、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的處理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企業取得的、用于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這類補助一般通過銀行轉賬等方式撥付,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確認和計量。在很少情況下,這類補助也可能表現為政府向企業無償劃撥長期非貨幣性資產,應當在實際取得資產并辦妥相關受讓手續時,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計量(即1元人民幣)。
特別注意:根據配比原則,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全額確認為當期損益,應當隨著相關資產的使用,逐漸計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說,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后自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期內平均分配,分期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注意兩點:
(1)遞延收益分配的起點是“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對于應計提折舊或攤銷的長期資產,即為資產開始折舊或攤銷的時點。
(2)遞延收益分配的終點是“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或資產被處置時(二者孰早)”
特別指出: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處置(出售、轉讓、報廢),尚未分配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營業外收入),不再予以遞延。
相關推薦:2011年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預習備考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