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B
【解析】該項固定資產2011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4200-4200×2/30=3920(萬元),2012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3920-3920×2/30=3658.67(萬元)。
2.
【答案】C
【解析】2012年12月31日該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為初始取得成本=30+0.6=30.6(萬元)。
3.
【答案】A
【解析】2012年12月31日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計稅基礎=2000-2000/10×5.5=900(萬元)。
4.
【答案】C
【解析】壞賬準備期末余額=300+(150-50)=400(萬元),應收賬款期末賬面價值=4500-400=4100(萬元),計稅基礎為其賬面余額4500萬元。
5.
【答案】A
【解析】應付職工薪酬2012年12月31日計稅基礎=賬面價值5600-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0=5600(萬元)。
6.
【答案】B
【解析】2012年12月31日預收賬款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因按稅法規定預收的款項已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在以后年度減少預收賬款確認收入時,由稅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將其扣除。2012年12月31日預收賬款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100-可從未來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100=0。
7.
【答案】A
【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計稅基礎等于其賬面價值,該國債的計稅基礎=2000+2000×4%=2080(萬元)。
8.
【答案】B
【解析】2012年12月31日,該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600-600×5/(1+2+3+4+5)=400(萬元),計稅基礎=600-600/5=480(萬元),資產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0萬元。
9.
【答案】A
【解析】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200-200=0,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金額=200-0=200(萬元)。
10.
【答案】C
【解析】該經營虧損不是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但從性質上可以減少未來期間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屬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11.
【答案】D
【解析】2011年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26萬元,計稅基礎為28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8-26)×25%=0.5(萬元),2012年年末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32-26)×25%-0.5=1(萬元)。
12.
【答案】A
【解析】該項固定資產2011年12月31日賬面價值=500-500/10=450(萬元),計稅基礎=500-500×2/10=40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450-400)×25%=12.5(萬元)。2012年年末賬面價值=500-500×2/10=400(萬元),計稅基礎=500-500×2/10-400×2/10=32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400-320)×25%-12.5=7.5(萬元)。
13.
【答案】D
【解析】A公司2012年年末預計負債賬面價值為1500萬元,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0=1500(萬元),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相等,不產生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14.
【答案】D
【解析】甲公司B專利技術2012年12月31日賬面價值=4000-4000/10×1/2=3800(萬元),計稅基礎=3800×150%或者=4000×150%-4000/10×1/2×150%=5700(萬元),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5700-3800=1900(萬元),但是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也不是企業合并,不確認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15.
【答案】C
【解析】本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50-120)×25%=7.5(萬元),本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300-260)×25%-5=5(萬元)。
會計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7.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5
所得稅費用 2.5
所得稅費用在貸方,減少所得稅費用,所以遞延所得稅收益是2.5萬元。
16.
【答案】B
【解析】本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20×25%-4=26(萬元),其中對應資本公積的金額=30×25%=7.5(萬元),本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100×25%-8=17(萬元)。
會計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6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7
所得稅費用 1.5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7.5
17.
【答案】B
【解析】合并財務報表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000-600)×(1-40%)×25%=60(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