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擇時能力衡量
一、擇時活動與基金績效的正確衡量
基金組合的β值是穩定不變的。但實際上,基金經理常常會根據自己對市場大勢的判斷而調整現金頭寸或改變組合的β值。在這種情況下,采用特雷諾指數和詹森指數往往不能對基金的投資能力作出正確的評判。
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可以被分為股票選擇能力(簡稱“選股能力”)與市場選擇能力(簡稱“擇時能力”)兩個方面。
二、現金比例變化法
在市場繁榮期,成功的擇時能力表現為基金的現金比例或持有的債券比例應該較小;在市場蕭條期,基金的現金比例或持有的債券比例應較大。
使用這種方法,首先需要確定基金的正常現金比例。正常現金比例可以是基金投資政策規定的,也可以評價期基金現金比例的平均值作為代表。
擇時損益=(股票實際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股票指數收益率+(現金實際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現金收益率
假設某季上證A股指數的收益率為10%,現金(債券)的收益率為2%。基金投資政策規定,基金的股票投資比例為80%,現金(債券)的投資比例為20%,但基金在實際投資過程中股票的投資比例為70%,現金(債券)的投資比例為30%,則可以根據上式得到該基金在本季的擇時效果。
擇時損益=(70%-80%)×10%+(30%-20%)×2%=-1%+0.20%=-0.80%
損益大于零說明擇時能力比較好,損益小于零說明擇時能力比較差。
三、成功概率法
成功概率法是根據對市場走勢的預測而正確改變現金比例的百分比來對基金擇時能力進行衡量的方法。
設P1表示基金經理正確地預測到牛市的概率,P2表示基金經理正確地預測到熊市的概率,成功概率可由下式給出:
成功概率=P1+P2—1
數值大于零說明基金經理具有優秀的擇時能力。
四、二次項法
如果γi>0表明基金經理具有成功的市場選擇能力。二次項法又被稱為T—M模型。
五、雙貝塔方法
這種方法又被稱為β模型。
相關推薦:2009年證券考試:證券投資基金各章復習精華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