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控制類型
根據劃分依據的不同,可將控制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按照控制措施作用于控制對象的時間,可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照控制信息的來源,可分為前饋控制和反饋控制;按照控制過程是否形成閉合回路,可分為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按照控制措施制定的出發點,可分為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控制類型的劃分是人為的(主觀的),是根據不同的分析目的而選擇的,而控制措施本身是客觀的。因此,同一控制措施可以表述為不同的控制類型,或者說,不同劃分依據的不同控制類型之間存在內在的同一性。
(一)主動控制
所謂主動控制,是在預先分析各種風險因素及其導致目標偏離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基礎上,擬訂和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而減少乃至避免目標偏離。
主動控制也可以表述為其他不同的控制類型。
主動控制是一種事前控制。它必須在計劃實施之前就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目標偏離的可能性或其后果的嚴重程度,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主動控制是一種前饋控制。
主動控制通常是一種開環控制
主動控制是一種面對未來的控制,
(二)被動控制
所謂被動控制,是從計劃的實際輸出中發現偏差,通過對產生偏差原因的分析,研究制定糾偏措施,以使偏差得以糾正,工程實施恢復到原來的計劃狀態,或雖然不能恢復到計劃狀態但可以減少偏差的嚴重程度。
被動控制是一種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被動控制是一種反饋控制。
被動控制是一種閉環控制
被動控制是一種面對現實的控制。
(三)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的關系
在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如果僅僅采取被動控制措施,難以實現預定的目標。但是,僅僅采取主動控制措施卻是不現實的,或者說是不可能的。這表明,是否采取主動控制措施以及究竟采取什么主動控制措施,應在對風險因素進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技術經濟分析和比較來決定。在某些情況下,被動控制倒可能是較佳的選擇。因此,對于建設工程目標控制來說,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兩者缺一不可,都是實現建設工程目標所必須采取的控制方式,應將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緊密結合起來,要做到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相結合,關鍵在于處理好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是要擴大信息來源,即不僅要從本工程獲得實施情況的信息,而且要從外部環境獲得有關信息,包括已建同類工程的有關信息,這樣才能對風險因素進行定量分析,使糾偏措施有針對性;二是要把握好輸入這個環節,即要輸人兩類糾偏措施,不僅有糾正已經發生的偏差的措施,而且有預防和糾正可能發生的偏差的措施,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控制效果。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僅僅采取主動控制是不可能的,有時是不經濟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主動控制的重要性。實際上,牢固確立主動控制的思想,認真研究并制定多種主動控制措施,尤其要重視那些基本上不需要耗費資金和時間的主動控制措施,如組織、經濟、合同方面的措施,并力求加大主動控制在控制過程中的比例
(03)10.被動控制也可以表述為( )。
A.前饋控制
B.反饋控制
C.開環控制
D.事前控制
答案:B
(03)11.下列關于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關系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由于主動控制比被動控制的效果好,因而應僅采取主動控制
B.由于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有許多風險因素是不可預見和防范的,因而只能采取被動控制
C.應將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兩者緊密結合,并以主動控制為主
D.應將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兩者緊密結合,并力求加大主動控制在控制過程中的比例
答案:D
(04)9.從主動控制是事前控制的角度來理解,主動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 ).
A.防患于未然
B.及時糾偏
C.避免重蹈覆轍
D.降低目標偏離的嚴重程度
目標控制的前提工作
三、目標控制的前提工作
(一)目標規劃和計劃
首先必須對目標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制定相應的計劃。目標規劃和計劃越明確、越具體、越全面,目標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1.目標規劃和計劃與目標控制的關系
目標規劃需要反復進行多次。這表明,目標規劃和計劃與目標控制的動態性相一致。隨著建設工程的進展,要求目標規劃與之相適應,需要在新的條件和情況下不斷深入、細化,并可能需要對前一階段的目標規劃作出必要的修正或調整,真正成為目標控制的依據。由此可見,目標規劃和計劃與目標控制之間表現出一種交替出現的循環關系,
2.目標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標規劃和計劃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