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考綱要求: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
1.整體觀念 |
(1)人是一個有機整體 |
2.辨證論治 |
(1)癥、證、病的區別 |
一、整體觀念
1、整體觀念——是關于事物和現象的完整性、統一性和聯系性的認識。
2、整體觀念的內容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體現:結構、生理、病理、診斷、治療
(2)人與自然界相統一
體現: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域環境和社會環境
(3)人與社會人文環境的整體統一性
體現:人的精神意識
考察重點
經?疾斓氖菍φw觀念的理解
二、辨證論治
1、癥、證、病的概念
癥,即癥狀,是人體對疾病的反應而表現出來的個別表象。如發熱、頭痛、脈浮等。客觀的癥狀稱為體征,如舌象、脈象。
證,即證侯,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如風寒感冒、肝陽上亢、心血虧虛、心脈痹阻等,都屬證候的概念。
病,即疾病。指機體在一定病因和條件下所發生的病理變化的總過程,它具有特定的病因、發病形式、病變機理、發展規律和轉歸。如痢疾、胸痹、感冒、麻疹、不孕等。
2、癥、證、病區別與聯系
(1)辨病與辯證的關系
病與證,雖然都是對疾病本質的認識,但病的重點是全過程,而證的重點在現階段。疾病和證候都由癥狀和體征構成。有內在聯系的癥狀和體征組合在一起即構成證候,反映疾病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變本質;各階段或類型的證候貫串并疊合起來,便是疾病的全過程。
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以探求疾病的本質。
舉例說明辨病與辯證的關系:
例1:患者女,36歲,平素性急易怒,近一月來胃脘部脹痛,痛連脅肋,噯氣后胃部脹痛可減輕,生氣時胃痛加重,食欲不振。舌紅,苔薄微黃,脈弦。
辨。何竿
辨證:肝氣犯胃
治法:舒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
例2:患者男,23歲,干咳三天,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并見鼻燥咽干。舌紅少津,脈細數
辨。嚎人
辨證:燥邪傷肺
考察重點
證、癥、病的理解及辨析
(2)“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同病異治,指同一種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域不同,或疾病所處的階段或類型不同,或病人的體質有異,故反映出的證候不同,因而治療也就有異!白C異則治異”
異病同治,指幾種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出現了大致相同的病機,即大致相同的證,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藥來治療!白C同則治同”
“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的理論根據:疾病由不同的證候組成,而同一證候又可見于不同的疾病過程中。
考查重點
辨證論治實質內容的理解及其應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