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骨及其骨折治療
下頜骨分為體部及升支部,兩側體部在正中聯合。下頜升支部上方有兩個骨性突起,在后方者稱為髁狀突,在前方者稱為喙突(肌突),兩者之間的凹緣稱為下頜切跡(乙狀切跡)。升支部后緣與下頜骨下緣相交處稱為下頜角。升支部內側面中部有一個孔稱下頜孔,此孔在下頜骨內向下向前延伸的管道,稱下頜舌骨溝。下頜管在第一、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間向外穿出一孔,稱頦孔。下牙槽神經、血管從下頜孔進入下頜管向前走行,在頦孔處分出頦神經及血管。
骨折治療
由于下頜骨在髁狀突頸部、下頜角部、頦孔部、正中聯合部等處的結構比較薄弱,故外傷時常易發生骨折。
下頜骨骨折
下頜骨骨折是由于下頜內受到暴力外傷所致疾病。下頜骨是頜面部唯一可動的骨骼,骨質結構遠較
上頜骨致密,由于處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頜骨骨折比較常見。
下頜骨骨折(口腔頜面外科)是頜面骨骨折中發生率最高者,其好發部位,常為正中聯合處、頦孔處、下頜角處、髁狀突頸部等。 下頜骨骨折可為單發或多發,在火器傷時,常為粉碎性骨折,主要有骨折
段移位和咬合錯亂等臨床表現。本病目前有較好的治療方法,治愈率高。早期骨折重定和固定是關鍵。
臨床癥狀: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骨折層的移位情況。
乳牙的髓腔特點
乳牙的髓腔形態與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態特點和大小與相應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體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對來講乳牙的髓腔較恒牙者大,表現在髓室大、髓室各個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頂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根管粗、根尖孔亦大。
乳牙的髓腔解剖特點如下:
1.乳前牙的髓腔形態乳前牙髓腔與恒前牙髓腔相似,上下頜者多為單根管,根管有分支的很少,偶爾可見下頜乳前牙根管分成唇、舌向2個根管。
2.乳磨牙的髓腔形態乳磨牙髓室一般都較大,近中髓角較遠中髓角高。上頜乳磨牙髓室頰舌徑比近遠中徑大,一般都有3個根管,其分布為頰側近、遠中各1個,舌側1個,以舌側根管最粗大。下頜乳磨牙的髓腔為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以近中舌側髓角最高。下頜乳磨牙通常為3個根管,近中2個較小,遠中根管較粗大。有時下頜第二乳磨牙出現4個根管,即近中和遠中各有2個根管。
3.乳牙髓腔的應用解剖及臨床意義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療效果好。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備洞形時,應注意保護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側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開始吸收,治療時慎勿將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誤認為是根管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