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色牙和牙發育異常
臨床意義較大的發育異常包括釉質發育不全、氟牙癥、四環素牙、牙內陷和畸形中央尖,要求掌握它們的臨床表現和防治原則
按病因分為:
(1) intrinsic discoloration病變或藥物導致釉質牙本質著色常伴有牙發育的異常。原因包括:
1) 釉質發育期嚴重營養障礙或母嬰疾病
2) 四環素類藥物
3) 氟化物
4) 外傷
5) 牙體的磨損、磨耗
6) 齲損
7) 銀汞修復
(2) extrinsic discoloration色素在牙表面的沉積牙齒組織結構完好。主要是食物和細菌的作用。包括:
1)生活習慣:如長期喝茶、咖啡、吸煙或咀嚼檳榔
2)口腔衛生不良: 菌斑滯留區如近齦緣處、鄰接面是經常著色的部位
3)藥物:長期用洗必泰或高錳酸鉀溶液漱口
臨床表現:牙面條狀、線狀或者塊狀的色素沉著。內源性著色還常伴有牙結構的發育缺陷。
治療
(1) 外源性:改變飲食習慣,有效刷牙,超聲潔牙術
(2) 內源性:漂白術、樹脂修復、烤瓷冠
氟牙癥 (dental fluorosis)
概述:又稱氟斑牙或斑釉(mottled enamel), 地區性慢性氟中毒(一種地方病)的一個突出的癥狀, 出現牙齒病變—氟牙癥(釉質上白色的斑塊和缺損: 氟斑牙、斑釉牙),出現骨病變—氟骨癥
病因:釉質發育期間,氟攝入量過高。一般認為,水中含氟量以1ppm(1mg/L)為宜。飲用水是攝入氟的一個最大來源。7歲后遷入高氟區,不出現氟牙癥。
發病機制:氟濃度過高時,抑制堿性磷酸酶(水解多種磷酸酯,提供磷作為骨鹽形成的原料)的活性,造成釉質發育不良、礦化不全和骨質變脆。
病理:柱間質礦化不良,釉柱礦化過度。釉質多孔性。
類型
1. 白堊型(輕度):牙面失去正常光澤, 有白堊色斑塊
2. 著色型(中度):牙面出現黃色、黃褐色或棕褐色斑塊
3. 缺損型(重度):牙面出現淺窩或坑凹狀缺損,或因磨損使牙失去正常外形
臨床表現:
(1) 同一時期萌出的釉質上有白堊色到褐色的斑塊,嚴重者伴釉質缺損
(2) 恒牙多見,乳牙少見(胎盤對氟有屏障作用)
(3) 氟牙癥患牙耐磨性差,抗酸性強
(4) 嚴重的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骼的增殖性變化
防治
(1) 改善水源,降低氟攝入量,避免7歲以下兒童長期居住在高氟區
(2) 磨除、酸蝕涂層法:適用于無實質性缺損的氟牙癥。磨除染色牙釉質——酸蝕患牙——涂粘結劑
(3) 復合樹脂修復:適用于有實質性缺損的氟牙癥。——修復——修復,拋光
四環素牙 (tetracycline stained teeth)
在牙齒發育、礦化期間服用四環素族藥物,牙齒的顏色和結構發生改變的疾病
發病機制:四環素離子和牙齒中的鈣離子螯合成四環素正磷酸鹽復合物——主要沉積在牙本質中,因為牙本質磷灰石晶體總表面積比釉質大——呈現帶熒光的黃色致使牙齒變色,抑制牙本質細胞合成膠原,抑制礦鹽沉積
臨床表現
(1) 牙齒染色: 黃色——棕褐色——深灰色,恒牙列全口均可發生,染色以牙本質為主。
(2) 前牙著色比后牙深,乳牙著色比恒牙深
(3) 嚴重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釉質發育不全
影響藥物著色的因素
1、藥物種類:四環素、去甲金霉素所致著色深,土霉素、金霉素所致著色淺
2、用藥總劑量和次數:牙著色程度與四環素療程的長短、劑量的多少成正比;在總劑量相等的條件下,短期大劑量服用比長期給服影響大
3、用藥時期:在嬰幼兒早期用藥,牙本質的著色越近釉牙本質界,臨床見到的染色程度越明顯
預防和處理
(1) 妊娠和哺乳的婦女以及8歲以下小兒不使用四環素類藥物
(2) 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
(3) 烤瓷冠修復
(4) 漂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