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型題
1、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治療原則是
A.預防復發,發作時控制心室率
B.抗凝治療,發作時控制心室率
C.預防復發,發作時轉復竇律
D.轉復竇律,發作時控制心室率
E.抗凝治療,發作時轉復竇律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治療原則是預防復發,發作時控制心室率。陣發性心房顫動常能自行終止,急性發作時可靜脈注射洋地黃、β受體阻斷劑或鈣拮抗藥。如發作頻繁或伴隨明顯癥狀,可應用口服普羅帕酮、胺碘酮,減少發作的次數與持續時間。故選A。
過關點睛:心房顫動發作時,心室率若超過150次/分,患者可發生心絞痛與充血性心力衰竭,應控制心室率,同時應預防復發。
2、Felty綜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最可能機制是
A.生成減少
B.成熟障礙
C.分布異常
D.非免疫性破壞過多
E.免疫性破壞過多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成人慢性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粒細胞減少及脾大為Felty綜合征三大主征。本病病因不明,發病機制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免疫破壞過多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故選E。
過關點睛:Felty綜合征的三大主征為類風濕關節炎、粒細胞減少、脾大。
3、腰椎穿刺的禁忌情況是
A.高熱
B.Kernig征陽性
C.Babinski征陽性
D.癲癇發作后
E.休克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腰椎穿刺的禁忌證:病情危重處于休克狀態、心力衰竭及呼吸功能嚴重障礙者。
過關點睛:休克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腰穿。
4、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上腹部疼痛效果最好的藥物是
A.促動力劑
B.質子泵抑制劑
C.H2受體拮抗劑
D.抗酸藥
E.黏膜保護劑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第七版內科學P393中描述 抑制胃酸藥物可以迅速緩解疼痛癥狀
5、引出Chaddock征提示
A.皮質腦干束損害
B.脊髓丘腦束損害
C.楔束損害
D.薄束損害
E.錐體束損害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Chaddock征臨床意義與Babinski征相同,可檢查出是否有錐體束損傷,故選E。
過關點睛: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大腦皮質運動區或錐體束受損,出現病理反射,引起Chaddock征。
6、血型不合輸血后,患者出現嚴重溶血反應。實驗室檢查的重要依據是
A.尿膽原(+)
B.血尿
C.血紅蛋白尿
D.網織紅細胞增高
E.含鐵血黃素尿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血型不合輸血后出現溶血屬于血管內溶血,相應實驗室檢查包括:游離血紅蛋白升高、血清結合珠蛋白降低、血紅蛋白尿、含鐵血黃素尿(主要見于慢性血管內溶血),故選C。
過關點睛:血管內溶血的典型特征是血紅蛋白血癥和血紅蛋白尿。
7、奇脈最常見于
A.急性左心衰竭
B.動脈導管未閉
C.大量心包積液
D.高血壓病
E.室間隔缺損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奇脈是指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系左室搏血量減少所致。當有心臟壓塞或心包縮窄時,吸氣時一方面由于右心舒張受限,回心血量減少而影響右心輸出量,右心室排入肺循環的血量減少,另一方面由于肺循環受吸氣時胸腔負壓的影響,肺血管擴張。這些因素致使肺靜脈回流入左心房血量減少,因而左室排血也減少,形成吸氣時脈搏減弱,甚至不能觸及。故選C。
8、對球后潰瘍的正確描述是
A.多發生在距幽門2~3cm以內
B.指十二指腸球部后壁潰瘍
C.易并發出血
D.臨床癥狀多不明顯
E.內科治療效果好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發生在十二指腸球部以下的潰瘍稱為球后潰瘍,多發生在十二指腸大乳頭的近端,夜間痛和背部放射痛多見,對藥物治療反應差,較易并發出血,故選C。
9、診斷心肌病最常用的輔助檢查是
A.心電圖
B.超聲心動圖
C.胸部X線檢查
D.心內膜心肌活檢
E.冠狀動脈造影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心肌病是一組以心肌病變為主的心臟病,臨床表現主要有心臟擴大、心肌肥厚伴充盈受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等。超聲心動圖的應用為心肌病的臨床診斷以及各種治療方法的探索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途徑。心肌病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需要觀察的指標主要有左房室腔大小、左室收縮與舒張功能、右室腔大小、右室收縮功能及收縮壓、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室同步運動和收縮儲備功能等。故選B。
過關點睛:超聲心動圖由于可顯示出房室腔大小、收縮與舒張功能、心臟瓣膜的反流程度等,成為診斷心肌病的最常用的輔助檢查。
10、腎病綜合征最重要的診斷依據是
A.24小時尿蛋白>3.5g,血漿白蛋白<30g/L
B.血漿白蛋白 30g/L,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
C.24小時尿蛋白>3.5g,血膽固醇及三酰甘油升高
D.24小時尿蛋白>3.5g,雙下肢凹陷性水腫
E.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雙下肢凹陷性水腫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腎病綜合征(NS)的診斷標準為:①尿蛋白2>3.5g/d;②血漿白蛋白<30g/L;③水腫;④血脂升高。其中前兩項為診斷所必需的,故選A。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