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心理衛生
第二節 心理健康的研究與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人們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著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
一、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因而對其判斷也都是相對的。健康心理的對立面是變態心理,或者說心理異常,都是指心理和行為偏離正常而言,但“變態”與“常態”,“異常”與“正常”都是相對的,人世間也無所謂“標準人格”或“絕對正常”。心理學家研究心理健康與否常常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
1.病理學角度:例如出現幻覺、妄想等癥狀,也可認定有心理異常存在。
2.統計學角度:許多在變態心理學看來是屬于異常的現象,在正常人身上也會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現,與心理異常患者之間的差別只是程度上差異而已。
3.“文化學”角度:人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生活。因此.可以從人的心理和行為是否符合其生活環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會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等方面來判斷。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我國的心理學家從適應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識水平、社會交往能力、康復力、愉快勝于痛苦的道德感等方面闡述了心理健康的標準:
智力正常、情緒良好、人際和諧、社會適應、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的評價是一個動態而又復雜的問題。想獲得一個絕對客觀的劃分標準是不現實的。
【典型習題】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包括
A.智力正常
B.行為健康
C.情緒樂觀
D.意識清晰
E.人格健全
『正確答案』D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