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患者的心理問題
第五節 心理護理的概念、原則與程序
一、心理護理的概念
心理護理是以心理學的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運用心理學方法,通
過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改變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康復或保持健康的護理過程。
二、心理護理的原則
1.服務性原則
2.主動性原則
3.啟迪性原則
4.針對性原則
5.自我護理的原則
三、心理護理的目標
1.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
2.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3.消除不良的情緒反應
4.提高患者適應能力
四、心理護理的程序
護理程序是以促進和恢復患者的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活動,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運用護理程序,護理人員可以對護理對象進行主動、全面的心理護理,使其達到最佳心理狀態。護理程序由評估、護理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5個步驟組成。
1.評估:評估是護理程序的最初階段。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交談、觀察和護理體檢等
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收集資料,為護理活動提供可靠依據。
2.護理診斷:護理診斷與醫療診斷有所不同,它是對個人、家庭或社會現存的、潛在的健康問題的一種臨床判斷,由護理人員評估和診斷。
3.計劃:計劃是針對護理問題制定的相應的具體護理措施。
4.實施:在護理實踐中實施護理計劃中的各項心理護理措施。
5.評價:對護理計劃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進行評估。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