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的方法與意義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將患者動脈血引入儲有吸附材料的血液灌流裝置,通過接觸血液使其中的毒物、代謝產物被吸附而凈化,然后再回輸體內。
(一)方法
1.建立動、靜脈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液灌流裝置由灌流罐、吸附劑、微囊膜組成。目前用于臨床的主要有白蛋白火棉膠包裹活性炭、丙烯酸水凝膠包裹活性炭和醋酸纖維包裹活性炭等。活性炭通常是8~14目的椰殼炭。
3.將患者的動、靜脈分別與血液灌流裝置的動、靜脈管道相連接,利用血泵維持血液流速200ml/分左右。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3小時,直至臨床癥狀好轉。
(二)臨床意義
HP能有效去除血液內肌酐、尿酸、中分子物質、酚類、胍類、吲哚、有機酸及多種藥物,但不能去除尿素、磷酸鹽、水分及電解質,因此治療尿毒癥時,一般應與HD或HF聯用。
脾大鑒別
1.感染性脾大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皮膚淤點、肝脾及淋巴結腫大,脾大一般為輕度,質軟。這類疾病包括傷寒、敗血癥、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心內膜炎、瘧疾等疾病,一般通過相應病原體檢測可作出診斷。
2.肝硬化有肝炎或血吸蟲感染等病史,起病緩慢,臨床表現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不適、出血傾向、腹水等,體檢見腹壁靜脈曲張,脾臟腫大,多為輕、中度腫大,血吸蟲病性肝纖維化者可表現為巨脾,晚期可發生脾功能亢進。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肝功能試驗、B超等檢查可作出診斷。
3.慢性溶血性貧血溶血所致的脾臟腫大,一般為輕、中度腫大,癥狀有貧血、黃疸等,實驗室檢查可有網織紅細胞增高、骨髓幼紅系明顯增生活躍、血清間接或非結合膽紅素增高、尿膽原增高。
4.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病程發展快,表現為感染、貧血、出血等癥狀,脾臟多呈輕度腫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緩慢,隨著病情發展,脾臟可高度腫大。外周血檢查可見未成熟早期白細胞,骨髓象可見大量原始細胞或幼稚白細胞,一般根據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檢查可區分各型白血病。
5.惡性淋巴瘤惡性淋巴瘤表現為無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伴發熱、肝臟腫大。脾臟呈輕、中度腫大多見,淋巴結活組織病理檢查以及骨髓涂片可發現R-S細胞或淋巴瘤細胞。
6.惡性組織細胞病臨床表現有不明原因的發熱、衰竭、全血細胞減少、肝脾大等,甚至脾臟可顯著腫大,一般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淋巴結活檢如能發現惡性組織細胞則可確立診斷。外周血中性粒細胞中堿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協助診斷。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