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三、A3/A4
1、
【正確答案】 B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高熱驚厥的診斷要點:6個月至5歲;驚厥發生于高熱或體溫上升時;發作前后無神經系統異常。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1.一般治療
(1)保持安靜及呼吸道暢通。
(2)嚴重者給氧,以減少缺氧性腦損傷。
2.止驚治療
3.對癥治療 主要為降溫治療,高熱者宜物理降溫(冷鹽水灌腸;頸旁、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置冰敷),同時行藥物降溫(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酚酸鈉)。補充足夠營養與液體。
4.原發疾病治療。
因嚴重低氧血癥和(或)高CO2血癥,或其他原因需要較長期機械通氣 是可以考慮是氣管插管。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熱性驚厥是小兒期最常見的驚厥性疾病,發作與發熱性疾病中體溫驟然升高有關;純4歲,于熱驚厥高發年齡,反復發熱抽搐,發作前后一般情況好,有熱驚厥家族史,神經系統查體未見異常,考慮為熱性驚厥,但患兒一次熱程中抽搐2次,考慮為復雜性熱性驚厥。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對于正在驚厥患兒,立即靜脈注射有效足量抗驚厥藥物,迅速止驚首選地西泮(安定)0.3~0.5mg/kg(最大劑量10mg)緩慢靜注,5分鐘內生效,但作用短暫,必要時15~20分鐘后重復。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對于復雜性熱性驚厥患兒,若腦電圖出現癲癇波發放,可能提示癲癇發作的危險。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此患兒發病年齡及臨床表現均符合熱性驚厥診斷,為復雜性;純赫幱隗@厥發作時,首要處理需立即止驚,地西泮起效最快,作為首選,如果持續時間長可考慮給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減輕腦水腫。腦電圖檢查對于判斷有無大腦異常放電,選擇預防方法很重要,一般熱退后2周行腦電圖檢查;純簽閺碗s型熱驚厥,有復發傾向,間歇短程法適用于此患兒的預防,發熱開始時口服地西泮0.3mg/(kg·d),分3次服用。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兒臍部有少量膿性分泌物,說明患兒有感染灶,前囟膨滿,提示患兒有顱內高壓體征,雙眼凝視,說明神經癥狀,考慮是化膿性腦膜炎。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硬腦膜下積液 本癥主要發生在1歲以下嬰兒。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患兒多見。臨床特點為:①凡經化腦有效治療48~72小時后腦脊液有好轉,但體溫不退或體溫下降后再升高;②或一般癥狀好轉后又出現意識障礙、驚厥;③病程中出現進行性前囟飽滿或前囟隆起,顱縫分離,頭圍增大或顱內壓增高等癥狀、頭顱透光檢查和CT掃描可協助診斷,但最后確診仍有賴于硬膜下穿刺放出積液,同時也達到治療目的、積液應送常規和細菌學檢查。正常嬰兒硬腦膜下積液量不超過2ml,蛋白定量低于400mg/L。硬膜下積液時頭顱CT顯示硬膜下梭形低密度灶,硬膜下穿刺積液量>2ml、蛋白質含量>400mg/L。
【正確答案】 D
四、B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硬腦膜下積液 本癥主要發生在1歲以下嬰兒。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患兒多見。臨床特點為:①凡經化腦有效治療48~72小時后腦脊液有好轉,但體溫不退或體溫下降后再升高;②或一般癥狀好轉后又出現意識障礙、驚厥;③病程中出現進行性前囟飽滿或前囟隆起,顱縫分離,頭圍增大或顱內壓增高等癥狀、頭顱透光檢查和CT掃描可協助診斷,但最后確診仍有賴于硬膜下穿刺放出積液,同時也達到治療目的、積液應送常規和細菌學檢查。正常嬰兒硬腦膜下積液量不超過2ml,蛋白定量低于400mg/L。硬膜下積液時頭顱CT顯示硬膜下梭形低密度灶,硬膜下穿刺積液量>2ml、蛋白質含量>400mg/L。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結核性腦膜炎的病變特征是顱底腦膜病變最嚴重,易出現顱神經損害,常見面神經、動眼神經和外展神經麻痹。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化腦并發癥
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又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其特點除有腦膜炎的癥狀、體征外,全身皮膚出現瘀點。暴發型起病數小時廣泛出現瘀點、瘀斑。皮膚瘀點刺破,涂片找腦膜炎雙球菌陽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