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受精與著床 |
第 2 頁:第二節 胎兒附屬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
第 3 頁:第三節 妊娠期母體變化 |
第三單元 妊娠生理
妊娠是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成長的過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開始,胎兒及其附屬物自母體排出是妊娠的終止。
第一節 受精與著床
卵子從卵巢排出后進入輸卵管內,停留在輸卵管壺腹部與峽部聯接處等待受精。精子與卵子相遇,精子頂體外膜破裂,釋放出頂體酶,稱為頂體反應。通過酶的作用,精子得以穿過放射冠和透明帶。一俟精子頭部與卵子表面接觸,便開始了受精過程。已獲能的精子穿過次級卵母細胞透明帶為受精的開始,卵原核與精原核融合為受精的完成。
受精卵開始進行有絲分裂的同時,借助輸卵管蠕動和纖毛推動,向子宮方向移動,約在受精后第3日,分裂成由l6個細胞組成的實心細胞團,稱為桑椹胚,也稱早期囊胚。約在受精后第4日,早期囊胚進入子宮腔,在子宮腔內繼續分裂發育成晚期囊胚。在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透明帶消失之后開始著床。
著床必須具備的條件有:①透明帶消失;②囊胚細胞滋養細胞分化出合體滋養細胞;③囊胚和子宮內膜同步發育并相互配合;④孕婦體內有足夠數量的孕酮。
受精卵著床后,子宮內膜迅速發生蛻膜變,按蛻膜與受精卵的部位關系,將蛻蟆分為底蛻膜、包蛻膜和真蛻膜3部分:①底蛻膜:指與囊胚極滋養層接觸的子宮肌層之間的蛻膜,以后發育成為胎盤的母體部分;②包蛻膜:指覆蓋在囊胚上面的蛻膜。約在妊娠12周因羊膜腔明顯增大,使包蛻膜和真蛻膜相貼近,子宮腔消失;③真蛻膜(壁蛻膜):指底蛻膜及包蛻膜以外覆蓋子宮腔的蛻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