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的特征
基本特征
1.病原體
每一種傳染病都是由特異性病原體所引起的。病原體包括微生物與寄生蟲。
病原學檢查是傳染病的確診依據。
2.傳染性
傳染性是傳染病與非傳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區別。
傳染性是指病原體能夠通過特定途徑感染紿他人。
每一種傳染病都有相對固定的傳染期,是確定傳染病患者隔離期的主要依據。
3.流行病學特征
主要指傳染病的流行性、季節性和地方性,還包括在不同人群(年齡、性別、職業等)中的分布特點。
(1)流行性
①散發:某種傳染病在某一地區的近幾年發病率處于常年發病率的一般水平。
②流行:某種傳染病在某一地區的發病率高于一般水平。
③大流行:某傳染病流行范圍廣,甚至超過國界或洲界。
④暴發:某種傳染病病例的發病在某一地區或單位時間分布高度集中于一個短時間之內,多是同一傳染源或傳播途徑導致的。
(2)季節性
傳染病發病率在時間上的分布特點,如流行性乙型腦炎在夏秋季節流行。季節性的發病率變化與氣溫、濕度、傳播媒介、人群流動等因素有關。
(3)地方性
傳染病發病率在空間(地區分布)中的分布特點。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只限于一定地區和范圍內發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區內發生,此等傳染病因有其地區特征,又稱為地方性傳染病。
(4)外來性
是指在國內或地區內原來不存在,而從國外或外地通過外來人口或物品傳入的傳染病,如霍亂。
4.感染后免疫
人體感染病原體后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不同傳染病和不同個體,感染后獲得的保護性免疫力水平不同,持續的時間長短也有很大差別。
一些病毒性傳染病(如麻疹、乙型腦炎等),感染后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一些細菌性傳染病(如戊型肝炎、細菌性痢疾等),感染后保護性免疫僅為數月至數年;也有的感染后不產生保護性免疫或僅產生有限的保護性免疫,容易重復感染,如血吸蟲病、蛔蟲病等。
相關推薦:
2020年中西醫助理醫師考試復習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