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5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6 頁:簡答題答案 |
一、單選題
1.
【答案】D
【解析】審計證據包括構成財務報表基礎的會計記錄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選項ABC都是會計記錄中所含有的信息,選項D內部控制手冊是屬于其他信息。
2.
【答案】B
【解析】如果沒有其他信息提供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可能無法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會計記錄中包含的信息與其他信息共同構成了審計證據,兩者缺一不可,選項B不恰當。
3.
【答案】C
【解析】審計證據的充分性是對審計證據數量的衡量,主要與注冊會計師確定的樣本量有關,選項A正確;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可能需要更多的審計證據,選項B正確;審計證據質量的缺陷無法通過審計證據的數量來彌補,選項C錯誤;審計證據的數量受到審計證據質量的影響,審計證據質量越高,所需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少,選項D正確。
4.
【答案】A
【解析】審計證據的適當性是對審計證據質量的衡量,選項A不正確,選項C正確。
5.
【答案】D
【解析】分析程序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風險評估程序、實質性程序和總體復核,不用于控制測試。
6.
【答案】A
【解析】注冊會計師應該對銀行存款(包括零余額賬戶和在本期內注銷的賬戶)實施函證,選項A錯誤。
7.
【答案】B
【解析】消極式函證是在被詢證者不同意詢證函列示的信息時才予以回函,選項A錯誤;積極式詢證函收到回函可以為財務報表認定提供審計證據,但是消極式詢證函未收到回函可能是因為詢證者不存在或者被詢證者沒有收到詢證函等原因,提供的審計證據的說服力不強,選項B正確;如果詢證函中信息對被詢證者不利,被詢證者回函的可能性相對較大,選項C錯誤;被審計單位低估了應付賬款,對被詢證者不利,此時發出消極式詢證函可能是有效的程序。
8.
【答案】A
【解析】積極式函證未收到回函時,應與被詢證者聯系,要求對方作出回應或再次寄發詢證函,如果仍未收到回應,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替代審計程序,所以選項A正確。
9.
【答案】D
【解析】分析程序是分析財務數據之間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選項A正確;在風險評估階段必須使用分析程序,所以選項B正確;分析程序的目的不同決定了分析程序運用的具體方法和特點也不同,選項C正確;分析程序包括在必要時對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預期值差異重大的波動或關系進行調查,選項D錯誤。
10.
【答案】C
【解析】在總體復核中運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確定財務報表整體是否與其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一致,選項A錯誤;在總體復核中必須使用分析程序,選項B錯誤;在總體復核階段使用分析程序往往集中在報表層次,選項D錯誤。
11.
【答案】A
【解析】選項B的營業收入與行業的整體狀況,企業的毛利率等存在預期關系,可以運用分析程序;選項C的應付職工薪酬與某一期間員工的數量和薪金水平有關,可以運用分析程序,選項D與固定資產的原值,折舊政策等存在預期關系,也可以運用分析程序;選項A與其他數據間不存在預期關系,是偶然發生的,不適合運用分析程序。
12.
【答案】B
【解析】積極函證要求被詢證者在所有情況下必須回函,選項A錯誤;在采用積極的函證方式時,只有注冊會計師收到回函,才能為財務報表提供審計證據,選項C錯誤;在詢證函中不列明賬戶余額或其他信息時,要求被詢證者做出更多的努力,可能導致回函率低,進而導致注冊會計師執行更多的替代審計程序,選項D錯誤。
13.
【答案】A
【解析】選項B應收賬款與企業的收入,企業壞賬準備政策存在預期關系,可以運用分析程序;選項C的應付職工薪酬與某一期間員工的數量和薪金水平有關,可以運用分析程序;選項D與借款本金及利率存在關系,也可以運用分析程序;選項A與其他數據間不存在預期關系,是偶然發生的,不適合運用分析程序。
14.
【答案】C
【解析】審計證據質量的缺陷是無法用數量來彌補的,選項A正確;針對同一認定可以從不同來源獲取審計證據,選項B正確;可以考慮獲取審計證據的成本與所獲取審計證據的有用性之間的關系,選項C錯誤;只有充分且適當的審計證據才是有證明力的,選項D正確。
15.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實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1)用作風險評估程序;(2)用作實質性程序;(3)用于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
16.
【答案】A
【解析】應收賬款詢證函回函是直接從獨立的第三方獲取的審計證據,可靠性最強,其余選項都是來自被審計單位,可靠性相對較差。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