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
1. 無產階級的戰爭觀
無產階級戰爭觀主要包括戰爭的起源和根源、戰爭的本質和目的、戰爭的性質、無產階級對戰爭的態度和戰爭的最終目的等。
毛澤東同志在革命導師對戰爭起源和根源問題研究的基礎上,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斗爭形式”。
對于戰爭的本質,毛澤東通過對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關系的論述,得出戰爭的本質和目的,無非是為了取得或維護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在論述戰爭與政治關系時,毛澤東發展了列寧的觀點,提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這點上說,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但是戰爭有其特殊性,在這點上說,戰爭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繼續'。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于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而對戰爭與經濟的關系,毛澤東看得非常清楚,他把“有足夠給養的經濟力量”作為選擇和建立根據地的基本條件之一。他認為:“只有開展經濟戰線方面的工作,發展紅色區域的經濟,才能使革命戰爭得到相當的物質基礎,才能順利地開展我們軍事上的進攻,給敵人的‘圍剿'以有力的打擊;才能使我們有力量去擴大紅軍,……也才能使我們的廣大群眾都得到生活上的相當的滿足,而更加高興地去當紅軍,去做各項革命工作”。
對于戰爭的性質,毛澤東進行了科學的劃分,“歷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作為無產階級革命者,對待戰爭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
2. 戰爭方法論
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研究和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研究和指導戰爭的基本方法,這些基本方法,對研究和指導戰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具體來說,毛澤東的戰爭方法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遵循戰爭規律研究指導戰爭
毛澤東認為,戰爭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客觀物質運動的形式之一,像自然界和其他社會活動的領域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他說,“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戰爭的特性也使人們在許多的場合無法全知彼己,因此產生了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的不確定性,產生了錯誤和失敗。然而不管怎樣的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既然這樣,人們就可以認識戰爭,把握戰爭的規律,并通過此去指導戰爭。
(2) 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研究指導戰爭
所謂階級分析方法,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認識階級社會的歷史現象的一種方法。毛澤東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把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的學說,成功地運用于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過程,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這一思想。例如,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提出了無產階級在中國革命戰爭中的領導權問題。在此基礎上,毛澤東論證了無產階級如何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問題,以及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問題。
(3) 堅持辯證的觀點研究指導戰爭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指導戰爭,是毛澤東戰爭方法論的重要內容,貫穿于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過程。這種方法包括:著眼特點,具體地研究戰爭;著眼發展,動態地研究戰爭;著眼全局,整體地研究戰爭;著眼實際,客觀地研究戰爭;著眼矛盾,運用對立統一的規律研究戰爭。
綜上所述,毛澤東戰爭方法論的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一切從戰爭的客觀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導戰爭,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所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