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戰爭思想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革命戰爭中的具體運用和發展,是人民軍隊建設、我軍戰略戰術的形成和國防建設的理論基礎;是中國人民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法寶。
1.人民戰爭思想的理論基礎
人民戰爭,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為了反抗階級壓迫或民族壓迫而組織和武裝起來進行的戰爭。人民戰爭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戰爭的正義性,二是廣泛的群眾性。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之所以成為無產階級最先進的軍事理論科學,成為我黨進行革命戰爭的基本指導路線,就在于它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
(1)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是其人民戰爭想的基本出發點。
(2)戰爭偉力存在于民眾之中。毛澤東從唯物史觀的高度考察戰爭,科學地闡明了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中所起的偉大作用,他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革命戰爭如果離開了人民群眾,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失去了進行戰爭的雄厚的物質基礎。例如:遼沈戰役中,東北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先后組成了個二線兵團,約30萬人,不斷補充我軍。陳毅同志曾形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3)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之所以成為我軍以弱勝強、克敵制勝的法寶,就在于他最合理地把進行戰爭的人力、物力這兩個最基本的因素巧妙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革命戰爭中發揮出最佳的作戰效能。在人和物這一戰爭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中,人的因素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這是馬克思主義一條重要的軍事原理,也是我黨進行人民戰爭的重要理論依據。毛澤東明確地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2.人民戰爭思想的主要內容
(1)黨的正確領導是人民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實行人民戰爭必須要有正確的領導,必須要有革命的政策和措施。我國的革命戰爭,從星星之火開始,逐步形成燎原之勢,最后戰勝國內外強大的敵人,取得中國革命戰爭的徹底勝利,從根本上說,就在于我們所進行的革命戰爭,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是實行人民戰爭的首要條件。
(2)以人民軍隊為骨干。無產階級要用暴力奪取和鞏固政權,就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毛澤東指出:“從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學說的觀點看來,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份。誰想奪取國家政權,并想保持它,誰就應有強大的軍隊”。進行人民戰爭,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作骨干,就不能對付反革命軍隊的猖狂進攻,人民群眾的斗爭就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人民戰爭就難以蓬勃開展起來和長期堅持下去。
(3)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和戰略后方。創建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中國政權的道路,是毛澤東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偉大戰略思想,是中國革命戰爭的顯著特點之一。其具體內容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地區,依靠和發動農民群眾,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和組織民主政權,進行武裝斗爭,實行工農武裝割據,把落后的農村建成先進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革命陣地,并以此為依托,開展廣泛的人民戰爭。
(4)廣泛深入地動員人民群眾。人民戰爭的威力,在于人民群眾直接或間接參加戰爭的廣度和深度,人民群眾參加戰爭的廣度和深度又取決于革命政黨對人民群眾發動的廣度和深度,而人民群眾的發動,只有進行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才能實現,這是人民戰爭贏得勝利的最基本條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