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詳情:2014北京軍轉干考試:北京政府工作報告關鍵詞匯總
社會建設
1.教育均衡
推進素質教育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實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30所城鄉一體化學校建設。實施名師名校長發展工程、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加大師資培養培訓力度,鼓勵優秀教師向薄弱學校流動。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參加中等職業學校考試錄取政策,研究制定升學考試具體實施辦法。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入園名額2.4萬個。
2.居民收入倍增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城鄉統一的用人單位招用補貼和綠色就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落實國家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制定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著力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落實推進農村經濟薄弱地區發展及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意見,保持農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綠色就業
涵蓋低碳就業和環保就業,主要包括:從事采用綠色技術、工藝和原材料進行生產的就業;從事綠色產品生產和服務的就業;直接從事環境和生態保護的就業。
3.住房保障
重點發展公租房、限價房,探索建立保障與市場相結合的住房供應體系,確保新建、收購16萬套,竣工交用7萬套保障房。完成10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抓好房山災后永久性安置房建設,加快長辛店等五片棚戶區改造。嚴格落實房屋安全質量責任制,抓好保障房配租配售和后期管理,完善公租房租金定價機制和分檔補貼政策,減少承租家庭租金支出。
4.醫藥分開
擴大市級醫院醫藥分開改革范圍,做好區縣醫院改革試點,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實施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制定社會辦醫療機構試點管理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開展新一輪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規范基本藥物使用,加強藥品監管,保障用藥安全。
5.公共服務全覆蓋
建成500個“六型社區”,新建2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初步實現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六型社區
2011年,市民政局在全市社區建設大會上發布了“六型”社區指導標準細則,把建設干凈、規范、服務、安全、健康、文化“六型”和諧社區,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和諧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工作。
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指在社區居民步行一刻鐘范圍內滿足居民的商業、生活、文體娛樂等方面服務需求,實現“小需求不出社區,大需求不遠離社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