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列寧在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中,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認識論、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列寧逝世以后,斯大林繼承和捍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寫的《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著作,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系統化、對于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進行了哲學總結。他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等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重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并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回答了當代中國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三、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
實踐觀點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學實踐觀的確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革命性變革的關鍵。實踐觀點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個理論體系。實踐觀點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
(一)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線
實踐的觀點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部理論之中的基本觀點。人們的認識是否正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歸根到底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離開了實踐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便不能得到科學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說的實踐,本質上是物質生產的實踐,正是在生產實踐活動中,才產生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乃至人與社會的關系。無論是生產力的發展,還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都是和人的生產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而這種生產實踐活動,說到底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而作為生產實踐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唯物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正是對人民群眾生產實踐活動的科學概括和總結。
(二)科學實踐觀點的確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關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新唯物主義”,是“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對工業革命所體現的人類勞動巨大創造性的認識,深知實踐活動在改變世界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和巨大的歷史作用,從而把人的實踐提升到了應有的地位,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解決了哲學史上的難題,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統一起來,把自然觀和歷史觀統一起來,創立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學的嶄新哲學思想,進而達到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科學定位,在人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把握自然、社會和人的關系,真正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
(三)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使命的集中體現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往哲學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它實現了哲學觀和哲學使命的變革。
馬克思認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這就從根本上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哲學當然要認識世界,但這種認識不是脫離實際的、純粹思想領域的爭論,而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認識,是以實踐為目的的認識。離開了人的實踐活動,一切認識都必將失去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讓哲學的理論立足于人的實踐活動,真正體現時代的精神,使哲學成為改變世界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往哲學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它實現了哲學觀和哲學使命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