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綜合分析題 |
第 9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要使廢物變“廢”為“寶”,需要我們做很多工作:回收、分類、分離等等,之后才會變成我們可以再次使用的資源。這正說明了我們應該積極創造條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們的方向發展。ACD三項表述與題意無關,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2.【答案】B。解析:微,微小;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這正反映了量變達到一定得程度必然發生質變的規律。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3.【答案】C。解析:本題可以用排除法。關于A項,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的存在并不依賴于意識,所以新物種的產生也不會依賴于人的意識。關于B項,人們不可以創造物質也不能消滅物質。關于D項,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意識。所以綜上,ABD三項均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4.【答案】A。解析:從“人統治自然”發展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主要反映了實踐的主觀能動性和自然規律之間的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人類的實踐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如果違背規律辦事,不僅會適得其反還會遭到規律的懲罰,釀成惡果。
5.【答案】D。解析:實踐有著諸多的含義,經典的觀點是主觀見之于客觀,包含客觀對于主觀的必然及主觀對于客觀的必然。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具有能動性的活動。大猩猩雖然會使用工具鉤食白蟻,但是完全是出于動物本能,缺少意識性、目的性。所以不能認為這是實踐。
6.【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唯心主義兩種形態的問題。提干中“理在事先”指在物質世界之前就有客觀的“理”存在,符合客觀唯心主義的特點。
7.【答案】D。解析: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劃分點是1919年五四運動。二者的相同點在于革命對象和任務相同。為了相同的目標和任務,即為了推翻封建、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二者的不同點在于:第一,領導階級不同。五四運動之前,中國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者。第二,革命指導思想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之前,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都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第三,革命前途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階級革命范疇,前途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舊民主主義革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前途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制度。
8.【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是繼土地改造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后,消滅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9.【答案】D。解析: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提到: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包括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等各類財產權。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有利于維護公有財產權,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10.【答案】A。解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供了理論依據。
11.【答案】B。解析:以人為本中的“人”與立黨為公中的“公”、執政為民中的“民”,實際上都是指人民群眾。以人為本中的“人”是指人民群眾,堅持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堅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立黨為公中的“公”是指“公眾的利益”,公眾利益的載體是人民群眾,這反映了我們黨何以成立、何以立足的根本原因;執政為民中的“民”也是指人民群眾,這反映了我們黨為誰執政、靠誰執政、如何執政的根本目的與根本要求。
12.【答案】B。解析:干擾項是A,市場經濟本身沒有姓社姓資之分,因此不屬于基本經濟制度,排除A;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經濟運行方式,因此答案是B。
13.【答案】C。解析: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與活動原則是:黨的領導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A),責任制原則,分工和協調原則(B),精簡和效率原則,群眾路線原則,社會主義法制原則(D)立法與執法原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反對官僚主義原則,群眾監督原則等。總之,憲法關于這方面的諸多具體規定形成我國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
14.【答案】D。解析: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是由若干不享有獨立主權的普通行政單位或自制單位組成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它的主要特點是全國只有一個統一的立法機關和一個中央政府,只有一部憲法,具有統一的國籍,在對外關系上具有統一的國家主體資格。我國就屬于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
15.【答案】A。解析: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8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16.【答案】A。解析:考查當事人的確定。《民訴意見》第49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登記而未登記即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者他人冒用法人、其他組織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者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后仍以其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以直接責任人為當事人。公司尚未登記注冊,不是合乎法律規定的公司,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主體;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本案中無任何過錯,更不應成為被告。非真正的法人以法人名義活動的,當然以直接責任人為當事人,因為該法人并不存在。
17.【答案】C。解析:《民訴》第129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院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18.【答案】A。解析:詳見《婚姻法》第26條,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
19.【答案】A。解析:參見《仲裁法》第14條: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
2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仲裁員的資格。《仲裁法》第13條規定:“仲裁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從事仲裁工作滿八年的;(二)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三)曾任審判員滿八年的;(四)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的;(五)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所以,B項中的法學講師不符合該條的規定,不具備仲裁員的資格,應選。而ACD三項中的人員符合上述條文的規定,具備仲裁員的資格。
21.【答案】C。解析:《刑法》第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22.【答案】D。解析:因為刑法的溯及力只涉及到刑法生效后,對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我國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生效,甲的行為是在新刑法生效后實施的,所以不涉及刑法溯及力問題,直接適用新刑法。
23.【答案】A。解析:抵押權、質權、留置權都屬于擔保物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是同一層次的概念。
24.【答案】B。解析:根據行政領導行為類型不同,通常將行政領導的方式分為四種(1)強制方式 (2)說服方式 (3)激勵方式 (4)示范方式。說服方式在完成高度保密的緊急任務時往往不適用。
25.【答案】B。解析:日常的具體行政領導制度:
①領導干部與群眾聯系的制度:如:接待日制度、“直接對話”制度、咨詢會制度、信訪制度和通報評議制度②上下級領導之間聯系的制度:如:通報征詢制度、報告指示制度和檢查反饋制度③領導班子成員之間聯系的制度:如:辦公會議制度、集體學習制度、民主生活制度。
26.【答案】D。解析:服務性是辦公室管理的根本特征。
27.【答案】B。解析:反映國家預算的組成即分級管理,構成我國國家預算組成體系的依據是一級政府一級預算的原則,由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中央預算在國家預算中占主導地位。
28.【答案】A。解析:管理決策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目標性、擇優性、針對性和實踐性。
29.【答案】B。解析:公文語言總的要求是莊重、平實、概括。公文語言功夫的核心是選詞。選詞一:要根據所反映的客觀實際需要,二:要符合明晰、確切、簡練的標準,三: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為避免上下文重復而選擇不同的詞語,注意文中所涉及對象和閱讀對象。多用書面語和文書用語,少用形象和描繪性詞語和口語,不用方言土語,十分規范。
30.【答案】B。解析:準確、鮮明、生動是語言的“三性”要求,公文更重視的是準確。表述準確,是一條十分嚴格的要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