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綜合分析題 |
第 9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題干中的話,主要強調的是民主與少數服從多數這種組織活動原則不是同一范疇,民主是承認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它與專制相對立,即是一種民主制度。A項理解正確。
2.【答案】C。解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3.【答案】B。解析:這是21世紀頭20年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4.【答案】D。
5.【答案】D。解析: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都是手段,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6.【答案】C。解析:“一國兩制”構想是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解決國家統一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從構想到成熟,目的始終是希望實現祖國統一。
7.【答案】A。解析:這是胡錦濤在06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的。胡錦濤強調,科學執政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成功的前提條件。科學執政,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式組織和帶領人民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8.【答案】D。解析:我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快”是對經濟發展速度的強調,“好”是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要求。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這表明我們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把質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9.【答案】D。解析:從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發生就是接受和保留信息的過程。
10.【答案】A。解析:大道理和小道理實際上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而很多矛盾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矛盾才是“事物的主要矛盾”,也就是關系著事物的總體格局,制約著其他的矛盾,所以選擇A項。
11.【答案】A。解析:五四運動被稱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綜觀五四之前的革命,基本上都是農民或者資產階級領導,他們對中國沒有清醒的認識,因此他們也不可能真正帶領人民走出困境,而五四運動之后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12.【答案】B。解析:生存權是最基本的權利,沒有生存權和發展權就沒有其他的任何權利。
13.【答案】C。解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之規定,“合伙企業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字號為原告,由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伙組織提起訴訟的,合伙人為共同原告。
14.【答案】A。解析:要約是當事人自己發出的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有A項正確。
15.【答案】B。解析:本題涉及抵押和質押的生效要件問題。房屋抵押以辦理房屋抵押登記為生效要件,未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無效。車輛質押以交付為生效要件,未交付的,質押無效。故本題應選B。
16.【答案】A。解析:本題涉及物件致人損害的特殊侵權責任。《民法通則》第126 條規定:“建筑物上的擱置物致人損害,建筑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擔責任。”至于所有人和管理人,具體由誰承擔,應視具體情況。依民法理論,建筑物致人損害的責任主體應是對建筑物進行直接控制、管理、并負責有妥善維修義務的人。小西雖為承租人,但依《合同法》第220 至第221 條的規定,對出租房屋整體的維修義務人是所有人;又依《合同法》第233 條,房屋出租人(所有人)有義務保證房屋的安全,故樓房整體倒塌致人損害的責任主體是所有人而非承租人。
17.【答案】B。解析:《物權法》第103條:“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本題三人共同出資建樓并約定建成后張甲、張乙、張丙分別住一樓、二樓、三樓,雖然對整個樓房的所有權歸屬沒有約定,但是很明顯三人對樓房是共有關系,根據《物權法》第103條的規定本題選B。
18.【答案】C。解析:《物權法》七十六條規定:“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
(一)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制定和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規約;
(三)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
(四)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
(五)籌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
(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
(七)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
決定前款第五項和第六項規定的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決定前款其他事項,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本題中,解聘物業管理公司的決定屬于上述第四項范圍,故答案為C。
19.【答案】C。解析:《物權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以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權利憑證交付質權人時設立;沒有權利憑證的,質權自有關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該公司債券上未進行任何記載,所以這種質權不能對抗第三人。故C項為正確答案。
20.【答案】C。解析:《物權法》第二百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以基金份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21.【答案】C。解析:根據《民訴法》第 120 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因此,本題中未成年的民事案件應當公開審理。
22.【答案】D。解析:根據《民訴意見》第 112 條的規定,只有負有贍養、撫育、撫養義務的人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以及給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適用拘傳。委托代理人不能適用。
23.【答案】D。解析:目標管理(MBO):一種以目標為主線的現代管理方法,它是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參與來確定目標、執行目標與評估目標成果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24.【答案】A。解析:根據控制獲取的方式和時點的不同而將管理控制劃分為前饋控制、現場控制和反饋控制三類:前饋控制是在工作正式開始前對工作中可能產生的偏差進行預測和估計并采取防范措施,將可能的偏差消除于產生之前。現場控制:工作進行中管理者親臨現場監督、指導。反饋控制:工作結束之后進行的控制(如對不合格產品進行修理),注意力集中于結果上,矯正今后活動。
25.【答案】B。解析:1.按決策的作用分為: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為: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為: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26.【答案】D。解析:三定:定職能、定機構、定人員編制。
27.【答案】D。解析:非程序性決策也叫非常規性決策,是指決策者對所要決策的問題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無先例可供參考的決策,是非重復性的、非結構性的決策。
28.【答案】B。解析:管理幅度也叫管理跨度或管理跨幅,是指組織中的每個層次所管理人數多少。管理層次受到組織規模和管理幅度的影響,它與組織規模成正比,組織規模越大,成員越多,則層次越多;在組織規模已定的條件下,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增大,管理層次減少。
29.【答案】B。解析:擬辦是指由部門負責人或有關具體工作人員經過對公文進行認真的閱讀分析,提出建議性的處置意見,供有關領導審核定奪。批辦是指某一件事情是上級決定的,交給下級準備、辦理;亦或是某一件是下級決定的,請上級批示、辦理。承辦是指公文收入處理程序,包括:簽收、拆封、登記、分文、擬辦、批辦、分發、傳閱、承辦、催辦、辦復歸卷。查辦是指對重要公文的實際內容全面落實、辦理的核查。督促控制的活動。從這四個概念中可以看出題干所表述的應該是擬辦,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B。
30.【答案】A。解析:法定公文具有法定性、政策性、實用性、時效性和規范性等五個主要特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