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又到一年求職季,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求職人員的學歷也越來越高。與此相對應的是,大學生求職的起薪點要求越來越低。昨天,記者隨機采訪了一名碩士求職生和一名農民工發現,一邊是應屆畢業生工作難尋,一邊是建筑裝飾市場工人緊俏。其中原因,令人尋味。
模擬題:近幾年,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求職人員的學歷也越來越高。與此相對應的是,大學生求職的起薪點要求越來越低。某地出現了研究生月薪4000無人要,裝修工日薪少300不干的現象,請問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辨別題型:這是一道現象類綜合分析題
答題思路:
(一)扣題:述背景、破本質
(二)分析:談影響、析原因
(三)對策:談措施、提方案
(四)升華:結合自身崗位、聯系政策理論、展望未來方向
解析:
1999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階段招生規模的重大決定。這一決策符合國情、順乎民意。高校擴招是我國貫徹科教興國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步驟,隨著各高校擴招計劃的開展,大學生總人數還在不斷刷新之中。大學生就業難已經開始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下幾點:
1、 就業觀念:大學生拋不下“精英情結”。大學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他們認為讀了大學就應當理所當然當國家干部,就應該有一份待遇豐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認為留在大城市、大單位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一味地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另外,中國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光耀門楣”的觀念,更是加重了大學生們“精英情結”的“泛化”,從而造成了大學生普遍薪資期望過高,抑制了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
2、 教育體制:我國大學教育中存在的與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相脫節的問題,也加劇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難,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忽視市場導向,導致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對路。部分高校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盲目開設熱門專業,使得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供給迅速增加而超過實際需求。
3、 產業結構:我國國民經濟的構成中,傳統制造業和農業占了較大比重,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則發展相對滯后。前者提供的是大量的體力勞動崗位,后者才能為大學生提供大量的腦力勞動崗位。
而要解決目前的大學生就業難,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應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的觀念,先在社會上立住腳,通過踏實工作和優異表現,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另外自主創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有效的就業方式,也是高校畢業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1、教育體制方面,大學的教學安排包括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應與市場需求、就業狀況相結合。
2、產業結構方面,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實促進經濟轉型,實現國民經濟從以傳統制造業和農業為主,向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轉變,從而大幅度提高經濟體對腦力勞動者的吸納能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最后,作為一名青年人,我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先生存后發展,我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一定可以讓這種現象有所改觀,讓大學生們能夠人盡其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