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七大知識點是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中經常考察的知識點,大家務必記住:
1. 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定
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章中正式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
2.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2)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3)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3.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和根本點,這是因為:
(1) 實事求是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2) 毛澤東思想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產物,它的全部內容都是以頭事求是為出發點和根本點的;
(3) —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實現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根本保證,是毛澤東一貫倡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一切工作的準則,是黨領導的革命與建設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
4. 群眾路線
(1) 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創立的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3)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倡導的黨的根本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
(4)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總結的黨領導人民群眾的根本方法。
5. 統一戰線
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新民主主義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是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條件,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成功的重要保證。
6. 工農武裝割據
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原因,主要是帝國主義的間接統治以及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裂剝削政策和地方性的農業經濟,導致了中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和不統一。
工農武裝割據,是指在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基地。這三個方面,密切結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初步解決了在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農業大國,在敵強我弱形勢下,共產黨怎樣在農村堅持革命、壯大力量,為奪取全國勝利準備條件的問題,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奠定了理論基礎。
7.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1939年10月,毛澤東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闡明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個基本問題。指出正確處理這些基本問題,黨的發展、鞏固就前進一步;相反,黨的發展、鞏固就要后退一步。毛澤東明確指出,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需要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設這樣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極其艱難的任務,毛澤東豪邁地稱之為“偉大的工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