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7日10:00,國家公務員報名人數總量已接近首日報名量3倍。報名量較多的職位仍然集中在海關、國稅等歷年熱門職位及及條件限制較低、專業、學歷、基層工作等要求較寬松的職位。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競爭壓力過大。以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為例,競爭比例高達239:1。但與此同時,在本次招考的11729個職位中,仍有6474個職位處于無人報名狀態。
因此,專家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科學選擇合適的職位,理性報考,切不可過分追求條件寬泛而選取競爭比例過高的職位。
首先,在填報職位之前我們先列出職位選擇要素,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篩選。考生們在選擇職位的時候,一般會考慮方方面面,歸總一下大概有十八項,包括:1、部門;2、職位、3、人數、4、層級、5、類別、6、專業、7、年限、8、學歷、9、學位、10、政治面貌、11、基層服務、12、專業考試、13、面試比例、14、地點、15、聲望、16、待遇、17、難度、18、發展。我們可以將之分為兩類,即硬要素和軟要素。
所謂硬要素,如專業、年限、學歷學位以及政治面貌,工作經驗等等。在硬約束的前提下根據個人情況進行一一對應,考生的職位選擇會有一個很明晰的圈定。在這個框架之內可能一大堆職位選擇就變成幾個,縮小范圍再考慮軟要素。
所謂軟要素,如部門、職位、人數、層級、級別、工作地點,發展空間、薪金待遇等等,這一系列跟考生的水平和職業定向相關。現在大部分考生是應屆畢業生,或者有一兩年工作經驗但剛剛走入校門踏入社會,在選擇職位的時候不見得一定要選擇熱門。反而有些工作崗位看上去不那么熱門,但有可能職業發展空間后勁更足。
所以,建議廣大考生朋友在選擇職位時,不要只看熱度,而應該理性分析職位的軟要素。現在考生往往根據自己或周圍親屬、朋友的理解來報考,將公務員未來的發展跟當前社會現實緊密結合,挑出自己并不了解的那些重大機關、熱門崗位。這種盲從的職位選擇不僅增加了成功的難度,也會讓考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迷失方向。所以我們建議,考生應更多地從自身條件、個人優勢、理想和興趣等出發選擇崗位。
其次,關注報考動態,理性調整職位選擇。通過對硬要素和軟要素的篩選,考生往往能確定數個適合自己的職位。接下來,考生需要隨時關注報考情況。尤其針對自己首輪篩選出的數個職位,隨時瀏覽報名信息,通過前幾天的觀察確定職位的熱門度,再進行自己的報考,這樣可以避開特別熱門的職位,減少競爭壓力。
報考職位的選擇,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希望廣大考生能夠好的結合自身特點做好全面分析,理性選擇職位。最后祝愿大家報考順利,考試成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