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題為“你遇到過‘垃圾書’嗎”的在線調查顯示,73.2%的受訪者直言當下“垃圾書”很多,其中34.2%的人認為“非常多”。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也顯示國民圖書閱讀率一年比一年低下,其實,很多人在努力掙錢的同時,還是很樂意靜下心來好好讀書的,只是垃圾書泛濫,經常為找不到一本好書、可讀的書。
【熱點透視】
[綜合分析]
時下,國人的人均閱讀量持續在低位徘徊,在閱讀數量不斷減少的同時,閱讀質量也面臨著不斷下降的危險。有人抱怨,如今的圖書市場被各式各樣胡亂拼湊、毫無思想的“垃圾書”所充斥,閱讀淺俗化大行其道。以前說開卷有益,現在看來開卷未必有益。讀這些垃圾書不僅浪費讀者的時間和金錢而且還可能讓讀者失去對閱讀的興趣,更甚至拉低全社會的的思想與審美水平。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反思一下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
一是普通大眾缺乏對圖書的判斷能力。當下不少人讀書,已經遠離了修身養性、補充知識等初始目的,而讓讀書成為了一種時髦活動,僅僅當做一種炫耀工具。因為缺乏獨立判斷,總是被出版人、薦書人,被花花綠綠的宣傳廣告及評價牽著鼻子走。
二是出版社金錢至上,出版門檻低。出版社為了獲得經濟利益,紛紛降低出版門檻,有人掏錢就給出書,什么賺錢就出版什么,從而導致跟風出版盛行,產生大量垃圾圖書。一些出版人,自身沒有更高的追求,對市場只做簡單判斷,只以‘垃圾’類作品迎合市場低俗需求。
三是網絡是垃圾書泛濫的重災區。網絡文學在公眾特別是年輕人中非常流行,許多網絡文學網站為了賺取點擊量,一味制造低俗的快餐作品。有的作品嚴重脫離生活實際,有的作品高調宣揚暴力、拜金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對年輕人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四是政府缺乏對圖書市場監管。目前,政府對于圖書的出版還缺乏一些相應規章制度限制,致使出版業只考慮經濟利益對圖書質量沒有嚴格要求,同時,對上架的圖書缺乏嚴格的監管,致使垃圾圖書在圖書市場蔓延。
[措施]
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讀者自身提高對圖書的判斷能力。讀者自身就要杜絕時髦讀書,多一些獨立批判性閱讀。特別在圖書選擇上,根據自己的個性判斷,善于在良莠不齊的書刊中選出精品,在書海中淘出真正的金子。讀書就像買衣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自己最需要的才是最優選擇。有了這種獨立意識,就算是“垃圾書”勢頭再猛,不跟風不盲從,就對“垃圾書”形成了一種無聲的市場抵制,“垃圾書”賣不掉了,精明的出版商自然就會調整出版方向,不得不將精華作品奉獻給讀者。
二是圖書出版應把好關。抵制“垃圾書”,作者、出版人、書評人等出版鏈條上的工作者,應該把好關。作者不能迎合低俗趣味,出版人不能只圍著金錢轉,書評人也不能丟掉為讀者推薦好作品的責任。與此同時,當前官場中出書很流行,成果有些屬于“垃圾書”的行列。所以應該重點打擊“公款出書”、“公權出書”的行為,堅決遏制“圖書里的腐敗”。
三是政府應對圖書市場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監管。政府應該建立適當的有公益機構幫助人們在魚龍混雜的圖書中選擇質量高的圖書,給國民提供閱讀指導。對圖書市場進行監管對那些不符合規定、低俗等低質量的圖書及時進行查處、要求下架,保證圖書質量,同時要加大對網絡圖書的監管,避免低俗文化在網絡中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