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日前有網民爆料:“余姚三七市鎮某領導下鄉視察水災,由近六旬村書記將其背進災民家里!贝耸码S即引起了網民的廣泛關注。事后,余姚市三七市鎮人民政府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經查,當事人系我鎮機關工作人員,于13日上午去魏家橋村上門走訪慰問患重病村民。目前,鎮紀委已對當事人作出嚴肅批評教育”。
【時事評論】
余姚三七市領導下鄉視察水災卻“首張的鞋子不能濕,將官與官、官與民的等級剝離顯露無疑,這扭曲了我黨踐行群眾路線的本意,同時也反映出了我國現代化發展中存在的一個重大障礙,即特權。這種特權不僅僅是源于思想層面的發酵,更是源于制度層面的護佑,要想真正的實現公平公正,就必須要驅除特權,彰顯民權.
中國式色彩的特權可謂是源遠流長,自古我國就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無論是官員自身還是尋常百姓思想中都存在君臣尊卑的傳統觀念,余姚市的例子只是一個縮影,各類公權力的濫用都源自于此,同時中國民眾也存在一種怪象,那就是他們都痛恨特權,但又崇尚特權。比如人們一邊對特權現象深惡痛絕,一邊又樂于“冒充特權”。縱然如此糾結,但是本質上講仍然是特權思想在作怪。
特權思想的發酵讓等級特權有了滋生的土壤,但是制度的護佑又讓等級特權更加根深蒂固。我國的特權一方面表現為一種典型的制度特權,我國的各項制度與法律很大程度上將特權更加合法化、制度化,如警察和司法特權、歧視性的戶籍制度、黑箱化的財政制度、領導人的特供、等級化的社保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特權雖然它對某些群體不利,但由于它涉及者眾,甚至普通民眾也可享受某方面的制度特權,因此它還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但是中國的公平和諧發展勢必是要建立在不斷破除、不斷改革的基礎之上的。另一方面表現為完全由權力和財富決定的超公民權利,它是一種法外權利,享有這類特權者,是權貴和富商以及少數知名的公眾人物如影星歌星等。他們不僅占有的資源多,且占有的方式完全不合法和黑箱操作。這類特權者就是一般所說的既得利益者,它是人們最痛恨、最不合理的一類特權,蔑視和踐踏著民權。
無論是權貴還是富商,特權的基礎是不受約束和監督的權力,因此,無處不在的特權現象無疑會助長權力崇拜,導致追逐權力成為社會時尚,這又會侵害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特權不驅,民權不彰。
【可用妙語】
1、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清·何啟)
2、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清·何啟)
3、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呂氏春秋》)
4、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宋·蘇軾)
5、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清·康有為)
6、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