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井噴式”的發展帶來了快遞業的高速運轉,各種快遞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在市場上。在快遞業迅猛發展的同時,野蠻分揀、販賣信息、龜速快遞等快遞業令人驚聞的新聞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尤其是近期出現的“奪命快遞”事件,更加令人聳人聽聞。如何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快遞物流的發展水平,成為擺在整個快遞行業面前的最大瓶頸。
加強行業自律,建立企業自查制度。快遞行業基本上都是由民營機構發展起來的,在有效維護客戶以及公共安全方面的責任意識存在一定的缺失。要想推動快遞行業的健康運營與發展,維護廣大客戶的安全、樹立公共安全社會責任意識是關鍵所在。為此,建立一整套快遞行業各公司信用等級評定制度,采取樹立正反面典型的公示制度,成立行業協會,負責對各快遞公司的考評及檢查,通過行業自律相關規定嚴厲懲處出現安全問題的快遞公司和負責人,是有效實現行業發展的途徑。
軟硬兼施,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術。快遞行業以速度出名,但不能因為追求速度而降低對服務質量的要求。快遞行業要采取軟硬兼施的方式,加強軟件與硬件兩個方面的管理。硬件方面,通過提升操作技術的方式,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改變行業條件簡陋、成本投入低的現狀,抬高行業門檻。軟件方面,在檢驗、投送等各環節,要求員工嚴格遵守行業操守與制度,不打折扣。只有這樣才能規范行業操作,保障快遞行業工作質量。
強化外部常規監管,提高部門執法力度。“奪命快遞”事件的發生固然是企業的責任,違規作業令人發指,但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在客觀上縱容了快遞行業的違規亂象。安全事件的警鐘不應該只為快遞行業與公司長鳴,更應該對政府部門敲響負責的警鐘。常規化的外部監督相比事故之后的亡羊補牢來得更加給力。為此,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快遞行業常規性的監督與檢查,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
亡羊補牢,尚未為晚。血的事實已經發生,血的教訓擺在眼前,安全警鐘的敲響警示我們切不可將相關法律法規當作一紙空文。法的執行靠的是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以及社會輿論監督等多方作用,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釀造悲劇。故唯有此才會杜絕此類現象的再次發生,杜絕快遞成為“奪命兇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