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題型統計分析:
2001年-2013年中央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題材
年份 |
題材 |
歸屬領域 | |
2001 |
藥品安全監管 |
社會 | |
2002 |
網絡監管 |
文化 | |
2003 |
安全生產 |
社會 | |
2004 |
城市交通擁堵 |
經濟 | |
2005 |
“三農”問題 |
經濟 | |
2006 |
應對突發事件 |
社會 | |
2007 |
耕地保護 |
經濟 | |
2008 |
怒江水電開發 |
經濟+生態 | |
2009 |
產業升級和糧食安全 |
經濟 | |
2010 |
海洋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
生態 | |
2011 |
省級以上 |
黃河精神和中華文化 |
文化+生態 |
市(地)以下 |
農村教育和農村文化 |
文化+社會 | |
2012 |
省級以上 |
社會道德危機和重建 |
文化 |
市(地)以下 |
安全教育,公共安全 |
文化 | |
2013 |
省級以上 |
文化遺產保護 |
文化 |
市(地)以下 |
文化建設 |
文化 |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
一、注重經濟建設。2004年至2007年之間的國考命題更多的是傾向于經濟建設,這是因為在2007年之前(當然也包括現在),我國發展的重點在經濟建設方面,這與整個國家發展的重點是分不開的。
二、注重生態建設。2008年至2010年之間的國考命題更多的是傾向于生態建設,這也跟國家整個的時代背景分不開,經過十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雖然經濟發展了,但是我國的生態環境卻在不斷破環,需要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
三、注重文化建設。2011年至2013年之間的國考命題更多的是傾向于文化建設,當前物質文明發展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同步、不協調的現象,成為制約我國未來發展的瓶頸。2011年國考和2012年國考考察的都是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內容。2013年國考省部級與地市級的命題再次從文化建設角度命題,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的大文章不能僅從文化建設角度去寫,還要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相銜接。
2001-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型統計表
年份 |
第一題 |
第二題 |
第三題 |
第四題 |
第五題 |
第六題 | ||
2001 |
概括題 |
對策題 |
作文題 |
|
|
| ||
2002 |
概括題 |
對策題 |
作文題 |
|
|
| ||
2003 |
對策題 |
公文題 |
|
|
|
| ||
2004 |
概括題 |
公文題 |
|
|
|
| ||
2005 |
分析題 |
概括題 |
概括題 |
|
|
| ||
作文題 | ||||||||
2006 |
概括題 |
分析題 |
作文題 |
|
|
| ||
2007 |
概括題 |
分析題 |
分析題 |
分析題 |
作文題 |
| ||
概括題 |
對策題 | |||||||
2008 |
概括題 |
分析題 |
分析題 |
作文題 |
分析+對策題 |
作文題 | ||
公文題 | ||||||||
2009 |
概括題 |
分析題 |
分析題 |
作文題 |
|
| ||
分析題 |
分析題 | |||||||
2010 |
省級以上 |
概括題 |
分析題 |
公文題 |
作文題 |
|
| |
|
分析題 | |||||||
市(地)以下 |
概括題 |
對策題 |
公文題 |
作文題 |
|
| ||
|
概括題 | |||||||
2011 |
省級以上 |
概括題 |
分析題 |
公文題 |
作文題 |
|
| |
|
概括題 | |||||||
市(地)以下 |
概括題 |
公文題 |
分析題 |
作文題 |
|
| ||
|
分析題 | |||||||
2012 |
省級以上 |
概括題 |
分析題 |
對策題 |
作文題 |
|
| |
|
公文題 | |||||||
市(地)以下 |
概括題 |
公文題 |
對策題 |
作文題 |
|
| ||
|
概括題 | |||||||
2013 |
省級以上 |
分析題 |
分析題 |
公文題 |
公文題 |
作文題 |
| |
市(地)以下 |
分析題 |
概括題 |
分析+對策題 |
公文題 |
作文題 |
|
出歸納概括、綜合分析、提出對策、公文寫作以及文章寫作五大基本題型的范圍。新題型往往是一種類型題在形式上的變化,其實質是不變的。只要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將之歸于根本,就不難梳理答題思路,組織答案了。
除了一方面要加強平時的理論知識學習外,我們也要注意復習方式和技巧。給定材料是客觀存在的,每道題目都要基于給定材料的內容而設置。無論題型如何變化,都少不了對給定材料范圍的限制,答案也是或明或暗地體現在材料當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