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一)答案提示
延遲退休年齡再次被擺上桌面的具體原因有:
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我國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國家養老壓力大。
2.我國養老統籌基金缺口大,并有逐年增大的趨勢,給國家財政造成巨大的負擔。 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口的預期壽命逐步上升,我國法定退休年齡過低,與預期壽命嚴重不符,且老齡人口退休后的余壽不斷增加,給養老金支付帶來巨大壓力。
4.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得養老金繳費人數相應下降,養老金繳納額變少。 5.隨著我國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工作年限變短,導致人才浪費現象嚴重。
(二)答案提示
摘 要
事實:出臺新法律,在2012--2029年,逐步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2030年起執行67歲退休的制度。
現狀:養老保險賬戶資金非常充足。
延遲退休年齡原因:人口結構變化,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齡化趨勢嚴重;人均壽命提高,退休者領取退休金的年限越來越長,養老保險公司壓力越來越大。
問題:老年人身體狀況下降,無法工作到67歲;企業不愿雇用超過50歲的普通員工。
措施:實施“動議50+’’的計劃,促進50歲及以上的群體就業。勞方:鼓勵失業老年人從事工資待遇稍低的工作,由失業保險公司支付一定補償;資方:政府給予提供工作崗位給老年人的公司一定補貼。
(三)答案提示
延遲退休年齡這一政策,利與弊并存。
利:
第一,延遲退休年齡意味著養老金的繳費年限延長、繳費額度增加,領取養老金的年限縮短、額度減少,能使我國養老基金缺口明顯縮小,減輕國家的財政壓力。
第二,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延遲退休年齡能避免人才浪費,使有能力、有技術的老年人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社會和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
弊:
第一,延遲退休年齡將會減少就業崗0-,加劇就業壓力,使我國本已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更趨嚴峻,極易引起廣大青年未就業者的不滿,激化社會矛盾。
第二,延遲退休年齡將會使長期從事高強度勞動的員_7-因無力承擔或無法完成所擔負的工作任務而下崗失業,導致其家庭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
(四)參考范文
我國延遲褪休年齡之路
人口老齡化是全世界面對的共同課題,而這一課題在我國顯得,-L其嚴重。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l0%,到2050年,將占到23%,說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 高的國家之一可謂名副其實。而更讓人憂慮的是,與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形成正比的是我國越來越大的養老金缺口。不斷增大的養老金缺口挑戰著國家財政,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智慧,敲打著社會大眾脾弱的神經。在這樣的背景下,延遲退休年齡被擺上了桌面。
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提出,除卻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的因素外,還與我國現有的有關退休的政策和人類自身的發展現狀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男性60歲、女性50歲,于20世紀70年代制定,迄今未曾更改,不僅相較于其他國家如 美國、德國的65~67歲明顯過低,而且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技術的進步得以不斷延長的人口預期壽命嚴重不符。 既然不論是現實困境還是客觀環境都昭示著在我國延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為何這一
提議一經提出卻引起了諸多爭議和討論,至今在我國仍未能形成制度、付諸實踐?影響因素很 多,但通過分析論證,不難發現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是最大的阻礙因素之一。
2011年,我國新增退休人員521萬人,新增就業人口卻為l200多萬,而2012年,僅城鎮 新增就業人口就達到了2500萬,這一增長趨勢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只會加劇,不會減緩。如此,即便每年有500多萬退休人員騰出崗位,依然還會有近千萬人甚至更多的人不能就業。在此情況下,如果貿然延遲退休年齡,將每年可能新增的500多萬退休人員騰出的崗位化為烏有,這對于本已嚴峻的就業形勢無疑是雪上加霜,會不可避免地加劇就業壓力,甚至引發或激化社會矛盾,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絲毫不亞于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增大的問題。
一項新政策在制定和實施之前,必然要經過全面的考慮、仔細的分析和權威的論證。如果它帶來的利大于弊,且其弊端可以通過有效的措施加以化解,那么它便具備實施的條件;如果它實施的效果在利與弊之間難以權衡甚至是弊大于利,那么它無疑不具備實施的條件。
我國的就業問題由來已久,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并非朝夕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此,也就決定了延遲退休年齡這一在歐美國家已成普遍趨勢的政策短期內在我國不可能輕易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