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們不主張“教育產業化”。當前,必須更加強調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切實履行好教育的公共服務職能。教育要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要深化改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但教育不等同于經濟活動,不能以營利甚至牟取暴利為目的。有人提出“教育產業化”,盡管其促進教育發展的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實踐表明這樣做社會效果并不好,而且會出問題。現在,有的地方把“教育產業化”作為辦教育的指導思想,減少教育投入,造成種種亂收費、高收費,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對這些現象,群眾意見很大,應堅決糾正,決不能任其蔓延。
在現階段,學前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是非義務教育,其辦學成本由政府和公民合理分擔。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由于教育的公益性特點,政府對非義務教育要加大投入,承擔主要的辦學責任,決不能讓公民教育負擔過重。
不搞“教育產業化”不等于我們不鼓勵民辦教育的發展。但民辦教育也應核定教育成本,合理收費。我們鼓勵社會各界依法投資辦學,允許合理回報,但堅決反對牟取暴利。教育行政部門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把好關。
教育部已同24個部委局和一些成熟培訓機構的專家,正在研究制定教育培訓服務的國家標準。該標準已經獲得國家標準委同意,列入《全國服務業標準(2009至2013)發展規劃》。下一步將成立教育培訓服務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按照標準對各種培訓機構進行質量評估,定期公布評估結果,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4、
近日,在中國青年報社主辦、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兩院院士職校行暨中國沈陽第四屆校企合作發展座談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從一本小小的宣傳冊說起,感嘆一本小冊子就暴露了中外職校在育人理念上的差距,中職高職“斷層”式教育與完善職教體系之間的差距,把學生定位為廉價勞動力與培養高技能人才之間的差距。
“在日本考察期間,東京一所職業學校送給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一本該校的宣傳冊,宣傳冊第一頁介紹學生及其校服特色,第二頁為一至三年級學生每學期的學習內容,第三頁則告訴學生畢業之后干什么,想就業有100多家企業可對接,想升學100多所大學可選擇,名單一目了然。而國內職業學校的宣傳冊上,往往第一頁是黨委書記、校長,第二頁是鳥瞰圖,看完以后什么都記不住。”
“職業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教育,不是簡單培訓廉價勞動力的教育。我國的職業教育還很不發達。”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趙連城表示,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職業教育的前景非常廣闊。
魯昕在回應兩院院士們關心的問題時透露,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來尤其是近兩年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教育部正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工信部等制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專項規劃,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行動計劃(2011至2015年),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體現終身教學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5、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學校辦學活力不足,特別是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對接不夠緊密,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
溫家寶總理在大連考察時曾指出,與部分企業負責人座談時,聽說現在一些年輕人不愿意當技術工人。溫家寶說,這是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現代化也離不開技術工人。兩個先進產品的比較,往往就看一顆螺絲擰得好不好,有時候發生事故就是那個螺絲。當技術工人是光榮的,中國需要大批熟練的技術工人。這需要社會的引導,技術工人應該受到社會尊重。
溫家寶總理進一步指出,培養輸送技術工人,“根本還得靠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可以培養大批后備的技術人員,而且很快能上崗。另外,還有一個上學的觀念,大家都爭著上大學、上本科、上研究生,輕視職業教育。其實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面向就業的。人無論有多高的學歷,最終你都得就業”。事實上,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與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構成共生共榮、相輔相成的關系。教育部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到2007年,全國共有1168所高職院校。很多高職院校在生源減少的情況下面臨著招生不足的困境。不過這并不表示高職院校辦得多了,有數據顯示,人口不足中國人口總數四分之一的美國,職業學校達到2000所以上,卻還是“活”得很好。可見,主要還是要把職業學校辦得適應時代潮流、合乎社會需要、滿足人們心愿。
6、
自公務員考試開始之日起,遍地開花的“公務員考前培訓班”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包過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面試大師”、“言語理解與表達輔導體系開創者”、“曾經準確預測考試題目”……無論是校園內的學生宿舍前,還是街道旁的眾多廣告發布欄,以及網絡上幾成泛濫的各類考試網站,無不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近日,記者走訪了一些公務員培訓機構和參訓人員,了解公務員培訓狀況,了解公務員考試熱背后的故事。
已報名參加此次公務員考試的陳彬,是一個對考前培訓非常熱衷的考生。原來,早在數年前大學畢業時,陳彬就開啟了自己的公務員考試之路。可能是運氣欠佳,可能是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在此前經歷的數次公務員考試中,他無一例外全部栽倒在了面試的門檻前。“當你非常急切地想要成功時,失敗總是在前面等著你。”
面對這樣的“杯具”經歷,今年他選擇了一個在成都據說已辦班近10年,“戰果輝煌”的公務員考前輔導培訓班。“與不少培訓班不同,這個培訓班是在考前10天開班,時間為1個星期,屬于培訓完就馬上考試的那種,效果應該不錯。”對于此次培訓,陳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近日,記者在黑龍江哈爾濱市道里區一家大型書店看到,十余家出版社出版的公務員考試用書有不下數十種,其中不乏聲稱押題或專用教材的練習冊。在公務員考試用書銷售區,真題解析、名師精講、模擬預測試卷等,可謂應有盡有。種類繁多的公務員考試用書讓考生挑花了眼,而封皮上的簡介,更加具有誘惑力,包括“根據最新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編寫”、“新編公務員錄用考試全國統編教材”、“公務員多省聯考專門用書”等。從國考到省考,再到近兩年來備受關注的多省聯考,公務員考試用書緊跟潮流,算得上包羅萬象了。
正在書店里選購公務員考試練習冊的孫同學轉了一圈又一圈,仔細對比著各個練習冊的內容,“這本練習冊里的題比較新”、“那本練習冊里的題比較全”、“這本講解得更詳細”。種類繁多的練習冊讓孫同學有點暈,挑了很長時間才選中了一本比較厚的練習冊。
?書店內出現“密押試卷”。在書店的顯眼處,一本名為“巔峰沖刺”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密押試卷格外引人注目,這本據稱有專家押題的試卷里到底是否押中了試題不得而知,但是密封如此嚴密的試卷本,與其他練習冊“開放式”的形式形成了鮮明對比,的確罕見。記者細看這本聲稱嚴格按照公務員錄用考試大綱編寫的“密押試卷”發現,試卷外包裝上既沒有版次時間,也沒有目錄。
對于所謂的“密押試卷”是否對考生備考有幫助,黑龍江大學社會學專家曲文勇教授表示,考生過分信任一些專家押的題是急于求成的心態在作祟,商家利用考生的這種心理進行炒作,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公務員考試考核的是考生的綜合能力,并不是幾道行測題那樣簡單,押題給考生帶來的實際效果往往很有限,慎重選擇練習冊,根據考試大綱認真復習才是理性的備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