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集體停工、群體上訪方式集體討薪的現象增加,還出現了‘娃娃討薪’、‘微博討薪’、‘拜神討薪’等討薪形式。”1月15日,全國總工會保障工作部部長鄒震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拖欠工資問題有所反彈,清欠形勢趨于嚴峻。
去年全國辦理拖欠工資案件增長7.5%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數據也佐證了鄒震的判斷:2012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辦理拖欠工資案件21.8萬件,較上年增長7.5%。去年1至11月,全國因企業拖欠工資引發的百人以上群體事件190起,占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問題引發的百人以上群體事件總數的50.8%。2012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為622.5萬勞動者追發工資200.8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6.7%、29.5%。目前,欠薪事件呈現從建筑領域向加工制造業、服務業蔓延趨勢。
事實上,近些年政府替農民工討薪并非沒有進展,2006年到2010年期間,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數額也曾逐年下降。鄒震認為,“問題還是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比ツ暌詠,部分企業不景氣,欠薪就反彈了。
記者調查發現,建筑行業是拖欠工資的高發領域。就其現行生產組織方式來看,層層發包分包導致工資支付鏈條長、責任不清,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農民工工資不能按時支付。鄒震說,一些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在融資不到位的情況下即上馬開工,也很容易產生工資拖欠問題。
與外貿出口緊密關聯的企業也容易發生欠薪。一旦訂單減少、開工不足,同時受“三角債”牽連,這些企業的支付能力下降甚至資金鏈緊張,就會拖欠工資。
維權中心遇“老賴”無力,沈陽公安介入討薪
依據《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如果一個建筑工人遭遇了欠薪問題,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追討工資:一是與用人單位協商。二是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三是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四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起訴。
這些渠道有效嗎?
日前,記者在遼寧沈陽采訪了討薪農民工代表王廣東。幾個月前,他和工友們辛苦一年多換來的血汗錢被拖欠。最初,按照程序他們先后到了區、市兩級農民工維權中心。工作人員負責地做了接待,這讓王廣東滿心期待:“但左盼右盼,就是沒有盼來工錢啊,那個急啊!”
對此,沈陽市農民工維權中心主任傅宏寧說,維權中心作為維護農民工合理利益的機構,一般的欠薪案件,通過協調溝通都能解決,但一旦遇到“老賴”,行政部門缺乏公安、司法部門的強制手段,很難奏效!岸,根據法律規定最高幾萬元罰款,對欠薪的不良開發商根本沒有任何威懾力。”傅宏寧說,“公安介入后就不一樣了,對一些惡意欠薪者,它可以采取強制手段;甚至可以動用經偵部門,對其涉嫌犯罪進行偵查。對那些攜款逃跑、甚至消失的開發商,可以追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