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3日開始,我國長江中下游旱區結束了少雨局面,大部分地區迎來降雨天氣。然而,強降雨在緩解旱情的同時,也讓局部地區出現罕見的旱澇急轉現象。如何在遇到旱情時有效調配水,在強降雨時不至泛濫成災成了多方關注的焦點問題。
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以色列國家水務集團主席布克利·奧倫表示:“水技術才是世界水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
“缺的不是水,而是水技術”
如果你問一個以色列人你們最缺的是什么,他一定會說“水”;如果你再問你們最不缺的什么,他一定會回答“水技術”。
干旱缺水催使以色列多年一直致力于開發水技術。據以色列工業、勞工和貿易部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以色列,全國有超過200家公司都與水資源開發研究有關,每一周都有關于水技術新專利誕生。
以色列新興企業塔卡杜公司首席執行官阿米爾·皮萊格表示:“或許我們缺乏的不是水,而是管理水的創新技術。”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投資公司的資金保障雙重支持下,以色列水技術發展迅速。在滴灌技術方面,擁有全球這一領域最先進技術的耐特菲姆公司,已將滴灌設備從第一代升級到了第六代,僅是小小的滴頭就已分出抗壓和非抗壓的數個門類;在環保過濾技術方面,阿米亞德公司開發的生物環保過濾裝置,正為市政、工業和農業用水提供最新解決方案;在水質監測技術方面,WhiteWater公司發明的人工智能軟件,不僅監測精度高,還輕巧便攜且一套便攜監測設備約合5000美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以色列科技人員曾攜帶這套便攜設備,奔赴災區協助監測當地的水質狀況。
科技保障水資源合理使用
記者在以色列采訪期間,走訪了幾家水技術科技公司,深切體會到科技發展對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在專門研發環保過濾技術的阿米亞德公司,科技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由于采用了生物環保過濾裝置,污水處理所需的能源消耗被大幅降低,最多甚至減少了70%,人員管理及設備維護成本降低到原來的20%,而這些利潤正是由蘆葦和細沙這些天然的過渡介質創造的。
當科技人員將記者帶到阿米亞德公司內的一個人工湖時,絲毫想象不到這是個污水處理池,只看到了湖面上的蘆葦、荷花和野鴨相映成趣,哪里想得到,它們正在悄悄凈化著湖里的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