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點撥
1. 69歲老漢因無法維持生活,持刀在北京站廣場搶劫,自稱搶劫是“為了反映生活困難問題”及“入 獄養老”,從事情的本質去分析,付老漢這樣做是情非得已,是生活不能保障,這反映的實質是百姓的養 老問題。
2.資料5中是網友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表達的觀點。多年 來,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形成了“雙軌制”,即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采取不同的退 休養老金制度。目前,我國存在著兩套退休養老金制度:一種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國撥”退休制 度;另一種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國撥”就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由財政統一支付; 而“繳費型”則是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據統計,在雙軌制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 金標準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這樣造成了社會不公平,如果實行必然導 致社會問題。
1.由于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公民的養老基本上還是個人行為,特別是在農村,仍然是“養兒防 老”。付老漢沒有兒子,年老力衰后,無力養活自己,不得已出此下策。他認為進了監獄,就有了吃飯的 地方。他需要的是吃飯,所以他去犯罪。這不單純是一個人的問題,是社會保障的缺失在逼人犯罪,如 果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遲遲不能建立,將會爆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2.社會保障體系是全社會共同建立的,不應該搞“雙軌制”。在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公民的平等,搞 “雙軌制”在法律層面找不到依據。在經濟層面,公務員作為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為社會提供服務,依靠 納稅人繳納的稅款來領取工資,“雙軌制”也沒有經濟上的依據。在社會層面,公務員所擁有的一些特權, 已經在社會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網友的反對也多是因為這個原因,如果一旦將“雙軌制”以法律形式 確定下來,勢必引發重大的社會問題。從歷史上看,城鄉二元體制的弊端已經明顯地體現出來,不能因為 過去曾經有過“二元”體制,就慣性地考慮建立“雙軌制”。所以,不能在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中搞“雙軌制”。
拓展范文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推行與不斷深入,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我國社會保 障制度也進入一個新的改革和發展時期,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保 障制度為前提。
一、目前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原有的社會保險體系是在傳統計劃體制和低收入水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主要特點是:社會 保障的覆蓋面窄,保險費用來源單一,個人保險意識淡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管理和立法工作滯后; 社會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會保障基金的營運辦法落后,難以解決保險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等。
第一,社會對社會保障的需求與國家財力不足構成了尖銳的矛盾。我國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 上依靠政府財政出錢,這必然使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受到國家財力的制約,造成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社 會化程度低,覆蓋面缺損的狀況。
第二,就業與保障高度重合的保障方式,不但本身已難以長期維持下去,而且也給社會經濟的發展 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
第三,社會保障所需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方式上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我國社會保障事業資金來源 主要是財政撥款,但在收入方式上并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收入來源,在使用上也沒有社會保障支出應占財 政支出的規模界限,存在著非基金化、非規范化問題,造成社會保障工作中的困難。
第四,“政出多門”的管理體制,造成了許多弊端。比如由于政策法規是由各部門分別制定的,缺乏 必要的協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政策上的空白和矛盾,出現問題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比較嚴重。
第五,傳統體制下的社會保障制度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進度不相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使 現行社會保障體制自身的運轉出現了障礙,而且也給整個經濟體制改革造成了困難。
二、社會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社會風險日益增大,社會保障問題日益突出。逐步建 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險體系,對于深化改革,保持社會穩定,發展市 場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建立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政府 首先要發揮主導作用。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積極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經驗,探 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模式,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逐步實現覆蓋城鄉居民的發展目標。
第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必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企業要切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按時足額為職工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逐年增加養老金積累,建立健全福利集體協商機制。社會組織和服 務機構要積極行動起來,在社會救助、濟貧幫困、慈善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家庭和個人要依法繳納各種 社會保險費用,發揮好贍養、自助、互助等功能,推動形成團結互助、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第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也要積極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商業保險雖然是一種經濟行為,與 保障基本生活為目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差別,但在減少危險、補償損失、保障生活、安定社會上與社會保 障制度又有相通之處。特別是商業保險投保水平可高可低,多投保多受益,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和多 樣化的社會保障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國社會保障的整體水平。
第四,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體系,加快出臺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養 老保險條例、醫療保險條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條例等法規。同時要嚴格執法,依據《勞動法》等相關法 律法規,積極開展規范企業用工、清理社會保險關系等方面的監察執法,提高社會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質 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國家的一項基本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經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 志之一。它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穩定發展的大局。為了實 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們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實現社會的全面 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