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在我的價值觀里,工作無非是謀生的手段,要么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要么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好的則是兩者皆有。而我呢,兩者都沒有實現!”
日前,四川一名28歲副鎮長的辭職信在網上廣為流傳,引發網友熱議。在無數詫異目光中,這名原本前途無量的年輕副鎮長最終選擇離開,留給人們一連串疑問。
近年來,公務員隊伍日益年輕化。在競爭激烈的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青年公務員遭遇新“三高”:生活高壓、工作高壓和輿論高壓。對比過去部分公務員“一杯茶一張報紙”的上班狀態,他們連連感嘆“現在的公務員不再好當”。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正面臨“成長的煩惱”。據統計,目前我國35歲以下公務員已占公務員總數的26%。越來越多年輕公務員的出現,為黨和政府的事業注入無窮活力。然而,工作、考核和升遷等帶來的各種壓力,讓不少年輕公務員倍感焦慮,亟需得到正確引導和調整。
對策:心病還需良藥醫
在省直機關工作20余年的周俊認為,因為“茶一杯報紙一張”的公務員工作狀態,早已成為老黃歷,年輕人還停留在父母灌輸的傳統觀念中,自然會對這份工作“掉以輕心”。而在寧波某部門工作的青年公務員趙華則認為,部分公務員職位相對來說枯燥和瑣碎,創新、自信和激情并不是必備品質。于是,在選擇“遵循”還是“創新”時,年輕公務員會不由自主地向舊機關作風看齊,越來越墨守成規。
這個觀點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共青團貴州省委曾對該省900名年輕公務員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3.35%的年輕公務員認為,個人才干能在工作中得到完全發揮。
不過,這一狀況正在得到改變。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完善公務員制度。今年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多次表示,要不斷推進和完善公務員科學考錄、分類管理、聘任制和考核制度,推行行政機關競爭上崗、公開遴選。我省各地則積極探索公務員陽光工資、績效考評、退出機制等,努力打破公務員“鐵飯碗”,力促公務員隊伍增效。這意味著,公務員不僅僅是一份安穩的工作,更是挑戰自我、磨練自我的平臺。博士生李魁從國內知名高校畢業后,便選擇做一名公務員。“未來中國發展,政治改革將成為最大的動力,我希望自己能參與其中。”他對記者說。
有關專家指出,年輕公務員必須學會調節心態,增強自我抗壓能力:既然選擇為人民服務的事業,就不要懼怕基層工作的繁雜和艱辛。也有專家認為,壓力在每個時代、每個群體身上都存在,中國年輕公務員面對的“成長的煩惱”,通過政策不斷完善,這些壓力勢必轉化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深層動力。與10年前比,甚至與5年前比,現在的年輕公務員群體有諸多優勢,他們學歷高、知識新、思想活,敢闖、敢試、有沖勁,必將成為中國社會干事創業的“生力軍”。
【專家觀點】
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公務員從事的工作具有重復性,需要用腳踏實地的態度去認真履行職責。年輕公務員應該認識到,只有把本職工作做好,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優質的公共產品服務,時刻保持積極的態度、清醒的認識,拒絕讓平凡流于平庸,才能將壓力轉化為無窮的動力,在本職崗位做出一番成就。而這樣的成就不應只為升遷,更多的是從崗位中實現平凡而出眾的人生價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