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0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適應新形勢,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系。認真解決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勞動爭議、涉法涉訴等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改善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著力解決突出治安問題,防范和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2010年9月2日,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院長馬凱在國家行政學院秋季開學典禮上強調,要努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標準表述】
[原則]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先,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統籌兼顧、動態協調,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立足國情、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
[意義]
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中央準確把握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特征,深刻總結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經驗,更好地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協調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
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途徑。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尤其是流動人口增多,社會治安混亂等特點給社會管理創新帶來的困難與壓力、挑戰與考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原有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現階段社會建設的客觀規律,創新社會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會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及時發現和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有力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的重要舉措。社會管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關乎服務民眾、改善民生、促進民和、維護民利、保障民安的重大責任。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越來越期待社會和諧、社區平安、民生改善。社會管理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始終把維護人民權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社會管理為民、利民、惠民更加突出。
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提升社會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選擇。從一定意義上講,社會建設水平的高低、社會管理能力的強弱,是衡量和檢驗執政能力、執政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組織結構、人員結構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原有的社會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適應、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在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實踐中認真改進和完善。社會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高,關鍵是固本強基,夯實基層基礎,應著力在體制機制上、組織推動上、狠抓落實上有所發展、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進而全面提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科學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
[措施]
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關鍵在領導,基礎在基層,根本在落實。因此,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目標責任,精心規劃項目,突出實踐特色,狠抓工作落實,務求取得實效。
第一,要在深化認識、加強領導上抓落實。加強社區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各級領導要增強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把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擺上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擺到與抓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會管理創新要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做到與經濟建設同規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黨政一把手應擔負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第一責任,親自抓,帶頭管,真抓實干,確保社會管理創新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第二,要在制訂規劃、強化責任上抓落實。社會管理創新要緊密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社會管理創新的總體規劃。同時,明確目標責任,把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崗位、量化到人員,并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和講評考核制度,確保每項工作的職責任務落實到位,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第三,要在深入調研、創新招法上抓落實。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要求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必須與時俱進。因此,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在創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機制、破解管理難題上下功夫、用氣力,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勇于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加強對社會管理的調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分析社會矛盾,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同時,要認真學習借鑒國內外的好經驗好做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第四,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實。社會管理創新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上下左右齊抓共管。因此,各地區、各部門都應按照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工作實際狀況,切實加大社會管理創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政法綜治部門作為社會管理的主力軍,尤其對街鄉鎮和社區(村)綜治信訪服務中心(站)的建設,加強日常管理和指導。同時,要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辦公條件以及經費保障上給予支持,以保證社會管理創新的深入推進。
第五,要在整體推進、夯實基礎上抓落實。新時期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工作任務非常明確,當前,要下力量把思路變成規劃、把規劃變成項目、把項目變成成果。既要突出重點,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又要以典型引路,整體推進。在實施社會管理項目規劃中,要統籌抓好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等各項工作,推動政法綜治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開創政法綜治各項工作新局面。同時,要著手研究建立長效機制,把社會建設納入"十二五"規劃。
第六,要在解決問題、見到成效上抓落實。衡量社會管理創新的成效,關鍵要看實踐、看效果,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是否增強。要緊緊抓住工作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從關鍵節點上突破,因地制宜,腳踏實地,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確保社會管理創新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總之,大力加強社會建設,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新形勢下帶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要準確把握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認識新時期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特點,緊緊圍繞當前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探索,開創進取,創新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社會管理工作的新路子,為新時期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相關推薦: